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宥
释义
宽容,饶恕,原谅
拼音
yòu
同音字
佑、又
组词
宥世、宥全
偏旁部首
宀
笔画顺序
点、点、横撇、横、撇 、竖、横折钩、横、横
笔画数
9笔
结构
上下结构
宥编辑
汉语汉字
“宥”,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òu,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宥”字的基本含义为宽容,饶恕,原谅;引申含义为宽仁,宽待,如宥世[1]。
在日常使用中,“宥”常做动词,表示赦免,如宥善[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宥”,最初见于金文时代,后逐渐见于金文,说文,最后演化为楷书简化版的“宥”,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

宥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
yòu |
动词 |
宽仁,宽待 |
treat with leniency |
宥世 |
宥,宽也。——《说文》 |
||||||
宽恕 |
forgive |
宥免 |
天尊岂可违天擅杀,望天尊暂宥。——《梼杌闲评——明珠缘》 |
||||||||
赦免 |
remit |
宥善 |
宥,赦也。——《广雅》 |
||||||||
形容词 |
宏深,深邃 |
secret |
宥地 |
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音又。【说文】宽也。【徐铉曰】宽之而已,未全放也。【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
又【周礼·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又【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谓不识而误犯,虽大必赦宥也。【君】狃于姦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注】犯此三者,虽小罪不可宥也。
又宏深也。【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注】言其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静密也。
又助也。【左传·僖二十五年】晋侯朝于王,王飨醴,命之宥。【注】又加之以币帛,以助劝也。
又以乐劝食也,与侑同。【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
又姓。
又通作又。【礼·王制】王三又,然后制[1]。
说文解字
宽也。从宀有声。于救切[1]。
说文解字注
宽也。周颂。夙夜基命宥密。叔向、毛公皆曰。宥、宽也。宥爲宽。故贳罪曰宥。周礼大司乐假宥爲侑。王制假又爲宥。从宀。有声。于救切。古音在一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 韩国 |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 楷书-柳公权-《金石集帖》 |
![]() 行书-黄溍-《三希堂法帖》 |
![]() 草书-文征明-《行草墨稿》 |
![]() 篆书-佟伟夫-《篆字汇》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宥 |
广韵 |
流 |
去 |
宥 |
云 |
开 |
三 |
次浊 |
于救切 |
ɣju |
|
集韵 |
流 |
去 |
宥 |
云/匣 |
开 |
三 |
全浊 |
尤救切 |
ɣiəu |
||
韵略 |
去 |
宥 |
爰救切 |
||||||||
增韵 |
去 |
宥 |
爰救切 |
||||||||
中原 |
去声 |
尤侯 |
影 |
全清 |
iəu |
||||||
中州 |
去声 |
尤侯 |
移究切 |
||||||||
洪武 |
去 |
宥 |
喻 |
以 |
次浊 |
爰救切 |
oiou |
||||
参考资料[4]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j |
i̯ə̯u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ɣ |
ǐəu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ɣ |
ju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j |
iəu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j |
ə̆u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j |
ǐou |
参考资料[5] |
方言汇集
客家话[梅县腔]ju5[海陆腔]riu6[客语拼音字汇]yiu4[陆丰腔]jiu6[客英字典]ju5[宝安腔]ju3(jiu3)[台湾四县腔]ju5粤语jau6潮州话优6(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