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韫
释义
收藏,蕴藏,包含;赤黄色,赤色;弓袋
拼音
yùn,wēn
同音字
运、温
组词
韫藏、韫椟
偏旁部首
韦
笔画顺序
横、横、横折钩、竖、竖、横折、横、横、竖、横折、竖、竖、横
笔画数
13笔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韫编辑
汉语汉字
“韫”,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ùn、wēn,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在读作yùn时,“韫”的基本含义为收藏,蕴藏,包含,如韫椟、韫蠢;在读作wēn时,“韫”的基本含义为弓袋,引申含义为赤黄色、赤色。[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4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
中古音系韵书集成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
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韫字初见于传抄古文字,繁体字为“韞”,会意字。从韋(韦),韦是去了毛的柔皮,宜于裹藏物品;从昷,昷指给囚犯食物吃,因而包含着仁心。本义是包含、蕴藏。后统一简化为“韫”字,其字源演变如下图:[8][7]

韫的字源演变图1

韫的字源演变图2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yùn |
动词 |
蕴葳;包含 |
conceal;hide |
韫藏、韫椟 |
石韫玉而山晖。——陆机《文赋》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韫”字头,请参考“韞”字。)
《广韵》乌浑切《集韵》乌昆切,音温。《玉篇》赤黄之闲色也。《广韵》赤色。
又《玉篇》裹也。
又《集韵》韣也。
又《广韵》于粉切《韵会》《正韵》委粉切,音恽。《广韵》韫椟。《论语》韫匵而藏诸。《注》韫,藏也。《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
又地名。《韩诗外传》子路与巫马期薪於韫丘之下。[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参考资料:[6] |
书法欣赏
![]() 隶书-佚名-《书法字典》 |
![]() 草书-王铎-《郑修容有事》 |
![]() 行书-唐太宗-《淳化阁帖》 |
![]() 楷书-颜真卿-《王琳墓志》 |
参考资料:[5] |
音韵汇集
编辑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ʔ |
i̯uən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ǐuən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ʔ |
juən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ʔ |
iuən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juən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ʔ |
ǐuən |
参考资料:[3] |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韫 |
广韵 |
臻 |
平 |
魂 |
影 |
|
合 |
一 |
全清 |
乌浑切/于粉切 |
ʔuən |
|
117.17 |
臻 |
上 |
吻 |
影 |
|
合 |
三 |
全清 |
于粉切/乌浑切 |
ʔjuən |
|
279.11 |
||
集韵 |
臻 |
平 |
䰟 |
|
影 |
合 |
一 |
全清 |
乌昆切 |
ʔuən |
韣也 |
138.11.4 |
|
臻 |
上 |
隐 (吻) |
|
影 |
合 |
三 |
全清 |
委陨 (愪)切 |
ʔi–uən |
|
359.8.7 |
||
韵略 |
|
上 |
吻 |
|
|
|
|
|
委粉切 |
|
|
5.3 |
|
增韵 |
|
上 |
吻 |
|
|
|
|
|
委粉切 |
|
|
5.5 |
|
中州 |
|
去声 |
真文 |
|
|
|
|
|
于郡切 |
|
|
8.4 |
|
洪武 |
|
上 |
轸 |
影 |
乌 |
|
|
全清 |
委粉切 |
ʔyən |
|
25.5 |
|
参考资料:[4]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韫匮、韫韨、韫匵、韫韣、韫韥、韫蠢、韫晦、韫奇、怀韫、韫怀[2]
相关成语
韫椟未酤、韬光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