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1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世界著名科学家,3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与“火箭之王”,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45
钱学森于1955年10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后长期担任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主要技术领导职务,他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于1960年2月发射成功。此后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1970年4月,牵头组织实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6
1991年10月16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5199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7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6
生平
早年与教育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在上海市出生。不满三周岁时,因父亲钱均夫赴北京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于1914年跟随迁居北京。1917年9月开始,钱学森先后在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今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附属中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8
1929年9月至1934年7月,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并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随后,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航空机架专业公费生,还在空气动力学王士倬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到杭州笕桥的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第二航空修理厂、南京第一航空修理厂、上海海军制造飞机处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和进修。1935年9月至1936年夏,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并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6年10月至1939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完成《高速气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四篇博士论文,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58
工作与归国
在美工作
博士毕业后,钱学森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担任研究员(1939年至1943年)、助理教授(1943年至1945年)、副教授(1945年至1946年)。1946年,跟随冯·卡门回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航空系副教授。次年2月,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同时也成为了该校当时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此后,钱学森还担任了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麻省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85
艰难归国
1949年10月,钱学森开始为回到中国做准备,退出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并辞去兼任的美国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次年初夏,钱学森向时任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提出回国探亲,但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两名探员的审查,他们宣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党员。同年,钱学森位于洛杉矶帕萨迪纳的住宅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稽查人员包围,之后被拘留。即便在杜布里奇和从欧洲赶回的冯·卡门的努力之下结束了特米诺岛拘留所15天的拘禁之灾,但钱学森仍处于软禁之中。89
1955年,钱学森写信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陈叔通随即把信交给周恩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方代表王炳南在第二次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出示钱学森致陈叔通的信,要求美方准许钱学森离境回国。同年,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通知钱学森允许离开美国。8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到中国。6
建设国防
回到中国后,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钱学森商谈研制导弹事宜。此后,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主要技术领导职务。68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5同年,钱学森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向国务院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参与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全国力学研究总体规划,并担任综合组组长。1957年5月,钱学森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主任。86
1960年2月,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6月,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指挥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二号”发射试验。1966年10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1970年4月,牵头组织实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61971年3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1973年9月,钱学森首次提出建立导弹航天测控网概念,此后组织启动了远洋测量船基地建设工程。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又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中国首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1994年6月,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8
其它任职
时间 | 职务 |
2002年-? | 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 |
1991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
1988年3月-1998年3月 | 全国政协副主席 |
1986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
1982年-? |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
1970年-1982年 |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1968年-? | 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 |
1965年-1970年 | 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
1962年-? |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 |
1960年-? |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 |
1958年-? | 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1957年-?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
— | 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
— | 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 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参考来源:58 |
逝世与悼念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111月6日上午,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送别。1011
成就
理论成果
应用力学:与导师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该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另外,还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2
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1962年,在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13
物理力学: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4
人体科学: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15
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16
出版著作
出版时间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备注 |
2007年1月 | 水动力学讲义手稿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17 |
2006年10月 | 导弹概论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18 |
2001年11月 | 创建系统学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
2001年6月 | 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 | 杭州出版社 | —20 |
1998年12月 | 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1 |
1994年12月 | 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2 |
1994年9月 | 论地理科学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23 |
1988年12月 | 论人体科学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4 |
1986年7月 | 关于思维科学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主编25 |
1982年11月 | 论系统工程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6 |
1966年1月 | 气体动力学诸方程 | 科学出版社 | 由徐华舫翻译27 |
1963年2月 | 星际航行概论 | 科学出版社 | —28 |
1962年2月 | 物理力学讲义 | 科学出版社 | —29 |
1959年8月 | 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30 |
1958年8月 | 工程控制论 | 科学出版社 | 由戴汝为等翻译31 |
1956年9月 | 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自动化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32 |
荣誉奖项
影响与评价
2001年,江泽民号召“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8同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小行星3763命名为“钱学森星”。432007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44
时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曾在纪念钱学森逝世一周年的文章《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丰碑》中表示:“钱学森始终把祖国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褒奖,用炽热爱国情怀和崇高民族气节,谱写了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爱国诗篇,彰显了爱国知识分子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历史责任。”45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钱学森是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的首倡者与新兴学科的奠基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者,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46
家族成员
称谓 | 姓名 | 人物简介 |
父亲 | 钱均夫 | 教育家、文史专家,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
岳父 | 蒋百里 | 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曾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著有军事论著集《国防论》 |
配偶 | 蒋英 |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1947年,与钱学森在上海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举办婚礼 |
堂弟 | 钱学榘 | 空气动力学专家,曾任美国波音公司工程师 |
儿子 | 钱永刚 |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 |
女儿 | 钱永真 | 20世纪80年代中期移居美国 |
堂侄 | 钱永健 | 美籍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钱永佑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于1988年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创立了分子和细胞生理系 | |
综合参考:47488 |
轶事
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感慨地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成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温家宝曾公开表示:“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4950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中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也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引发社会思考。50
主动要求扣分
1933年,时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钱学森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答对了所有的试题,金悫教授也在试卷上全都打上了对号,并准备给他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钱学森自己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老师扣分,并将试卷退给了老师。最后,金悫教授为钱学森扣掉4分,给到96分。此后,即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金悫教授也将这份考卷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51
后世纪念
建筑实物
钱学森故居是一幢三进式木屋民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方谷园2号。该故居的一楼设置成展厅,通过图板、实物展陈、纪录影片等多种形式,按照时间线较为完整地展示了钱学森生平重要时刻。522022年5月,钱学森故居入选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53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4、武汉生物工程学院55等学校建有钱学森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的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正式开馆,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56

文化作品
中篇评弹《钱学森》由评弹表演艺术家徐惠新执笔编剧,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于2019年创排。该剧通过《寒风》《破阵》《长啸》三回篇章,描写了钱学森回到中国时遇到的艰难险阻和归国后的故事。曾获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节目奖、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并入围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57
1996年,《蚕丝:钱学森传》英文版正式出版。该作品由美籍华人张纯如历时三年从美国国家档案局、美国国防部等相关单位搜集了大量的历史绝密资料,查阅了相关的大学的档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的大量文献记录,并实地访问上百位钱学森的同事、师长、学生等群体,采用洗炼而故事性的笔法撰写而成。58
2012年3月2日,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张建亚执导的电影《钱学森》在中国内地上映,完整展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演员陈坤在剧中饰演钱学森。59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钱学森从年轻时期到老年时期的本来面貌,剧组特别邀请了中国香港特效化妆师连凯亲自为陈坤制作面部倒模。602021年,该电影参加了国家电影局部署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