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婆
旧时中国民间做人口买卖的妇女
条目
历史版本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牙婆
别名
牙嫂
职业
女性职业
地区
中国
分类
三姑六婆
出处
《金瓶梅词话》
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1][2][3]是三姑六婆这些传统女性职业中的一种。[4][5][6]
三姑六婆乃是中国传统的女性职业(要注意的是,此「女性职业」乃指靠女性天生的优势而成的职业)。
角色介绍
在姑婆族群中,职业分属也是相当混杂的,常有身兼数职的情况,如《水浒传》中的王婆:「原来这开茶坊的王婆子,也不是守本分的。便是积年通殷勤,做媒婆,做卖婆,做牙婆,又会收小的,也会抱腰(注:收生婆的助手,专管生产时抱产妇的腰),又善放刁。还有一件不可说,髻上着绿,阳腊灌脑袋,端的看不出这婆子的本事来!」(《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水浒传》中的王婆
牙婆是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生的,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歌童、舞女,常为人买卖人口。
牙婆:又称牙嫂,这是一种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这种牙婆既有专为府宅官方奔波,也有为富豪私家拉拢。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里曾说:府宅官员,富豪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将牙嫂的职业特征记得清清楚楚。后来直到清代,牙婆为人家买丫头、买妾仍盛行不衰。《红楼梦》中,贾府丫头犯了大错,就要叫「人牙子」带走卖掉,这种人牙子里,就有牙婆的一席之地。
按字面解释「牙」是指买双方中间的介绍人,有「互」之意,或者说「牙」通「互」。牙婆又通常兼营媒婆的职业,而做媒婆的也常常兼做牙婆的买卖,这样互相兼职,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姑婆分类
其可分为「宗教信仰」、「医疗生育」与「买卖中介」三类职业类。尼姑、道姑、卦姑和师婆属于宗教与中国民间的信仰修行人;药婆、医婆、稳婆与师婆是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医疗人员;而卖婆、牙婆、媒婆与虔婆则是买卖与中介之人。
在医疗生育方面
在买卖中介方面
牙婆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生,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歌童、舞女,常为人买卖人口;媒婆,「通二姓之言,定人室家之道」(《礼记·曲礼上》),也就是为人斟酌二姓、说合婚姻的人;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妇人,亦即是「淫媒」。

三姑六婆
角色分析
文学评价
牙婆,也叫牙嫂,牙。牙,本来专用于称呼古代集市贸易中以介绍买卖为业的经纪人。因经纪人多为男子,故“牙”又作“牙人”、“牙郎”、“牙保”。《资治通鉴》卷二一四载,安禄山,安思顺“及长,相亲爱,皆为互市牙郎”。胡三省《注》说:“牙郎,驵侩也。南北物价,室于其口,而后相与贸易。”据《太平广记》卷八六《赵燕奴》引《录异记》说:牙人“性甚狡慧,词喙辨给”。在人们心目中,作为买卖人的牙人,常与奸滑狡诈、坑蒙拐骗联系在一起。而女人充任牙人,一般多不承担贸易经纪的重任,而主要利用其女性的身份,可以比较方便地出入深闺大院,充当“人贩子”,更确切地说是充当“妇女贩子”。牙婆的本意就是从“人贩子”而来的。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雇觅人力”中说:如府宅官员,豪富人家,欲买宠妻、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并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为富贵之家拐卖、介绍歌童舞女、保姆丫鬟等,都是牙婆的任务,但牙婆从事更多的,还是为人买妻买妾。正是就为人买妻买妾这一方面,人们将牙婆也视为媒婆。
《醒世恒言》“两县令竟义婚孤女”就写到牙婆做媒的事情。据说江州德化县县令石璧,因失火烧毁官粮,被收监忧郁而死,留下女儿月香和养娘俩口,“着落牙婆官卖,取价偿官”。有一曾蒙受石璧活命之恩的百姓叫贾昌,为报恩到李牙婆家买下了月香和养娘。贾昌对她两个一片仁义之心,贾昌的老婆却不能容忍,背了贾昌,常常虐待她们,结果屡遭丈夫的斥骂。后来贾婆趁丈夫外出经常之机,要卖掉月香和养娘俩个,这时,原来管官卖的李牙婆已死,“官私做媒,又推张婆出尖了”。
贾婆就请来张牙婆,要她给“寻个主儿”。张牙婆说正好本县大尹老爷钟离义家的小姐不日就要出嫁,只 缺少一个随嫁的养娘。贾婆就把月香卖与钟离义家做陪嫁,又由张牙婆作主把养娘嫁给牙婆的外甥。这个故事集中反映了官牙婆的作用。她们一方面是以官方人贩子的身份贩卖人口,另一方面也以帮人买妻买妾的形式,给人作媒,这就是所谓“官私作媒”,并要讨取“媒礼”的由来。牙婆作媒的根本特点是由牙人的特点而来的。其作媒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谋求财利,不论官、私,皆是如此。只要有利可图,她们甚至可以坑蒙拐骗,无恶不作。

牙婆
《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就写王府千金真珠姬元宵节外出观灯时被一伙歹徒劫持到一个牙婆家,歹徒用药酒灌倒真珠姬,将其轮奸,然后交给牙婆贩卖。这类牙婆已完全和强盗恶棍结为一体,虽也被视为“媒人”,但实际上已属于黑社会的成员。当然,牙婆本身也是一个极复杂的社会现象,她们有时也以畸形的方式破坏着严密的封建礼教。如《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焦文姬生仇死报”写陆氏与郑生伉俪绸缪,如胶似漆,郑生临危时嘱咐陆氏为之守节,不可再嫁。郑生死后数月,“自有那些走千家管闲事的牙婆”“晓得陆氏青年美貌,未必是守的牢的人,换身入来与他来往”,“果然与一个做媒的说的入港”,又嫁给苏州曾工曹,结果婚后三天而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