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璞
释义
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
拼音
pú
同音字
仆、葡
组词
璞玉、返璞归真
偏旁部首
王
笔画顺序
横、横、竖、提、竖、竖、点、撇、横、点、撇、横、横、横、撇、捺
笔画数
16笔
五笔
GOGY(五笔86),GOUG(五笔98)
仓颉码
MGTCO
郑码
CKUC
四角号码
12185
部首笔画
4笔
五笔码
GOGY
部外笔画
12笔
注音
ㄆㄨˊ
字级
二级字
字码
基本区U+749E
平水韵
入声三觉
笔顺号码
1121224314311134
璞编辑
汉语汉字
璞,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pú,最早见于甲骨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璞”的基本含义为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如璞玉浑金;引申含义为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如抱璞、返璞归真。[1][3]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4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
方言集汇韵书集成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
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璞,最早见于甲骨文。从玉,菐(pú)声。本义为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璞”字。[1][3]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 璞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pú |
名词 |
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 |
uncarved jade |
璞玉 |
|
含玉的矿石 |
ore contained jade |
璞石 |
|||
天真,淳朴 |
innocence |
夫质者朴也,有崇尚太璞之意。——郑观应《盛世危言》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璞·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2
《广韵》《韵会》匹角切《正韵》匹各切,音朴。《玉篇》玉未治者。《增韵》玉未琢。《韵会》玉素也。《老子·道德经》璞散则为器。
又姓。《正字通》明璞俊。
又《韵补》叶普木切,音朴。《司马彪·赠山涛诗》卞和潜幽冥,谁能证奇璞。冀愿神龙来,扬光以见烛。《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仆二音,非叶也。《正韵》收璞入六药,一屋阙璞,误。[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 日本 |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参考资料[4] |
书法欣赏
![]() 隶书-邓石如-《书法字典》 |
![]() 楷书-颜真卿-《书法字典》 |
![]() 行书-吴琚-《书法大字典》 |
![]() 草书-吴昌硕-《吴昌硕书法字典》 |
|
参考资料[5] |
音韵汇集
编辑
方言集汇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k7 pok7 [客英字典] pok7 [台湾四县腔] puk7 pok7 [梅县腔] puk8 [宝安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5 pug5
粤语:pok3[1]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璞 |
广韵 |
江 |
入 |
觉 |
滂 |
开 |
二 |
次清 |
匹角切 |
pʰɔk |
466.04 |
|
集韵 |
江 |
入 |
觉 |
滂 |
开 |
二 |
次清 |
匹角切 |
pʰɔk |
658.8.3 |
||
韵略 |
入 |
觉 |
匹角切 |
8.1 |
||||||||
增韵 |
入 |
觉 |
匹角切 |
9.1 |
||||||||
中州 |
入作上声 |
歌戈 |
叶颇 |
9.6 |
||||||||
洪武 |
入 |
药 |
滂 |
普 |
次清 |
匹各切 |
p‘uak |
41.6 |
||||
参考资料[6]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完璞、郑璞、坯璞、矿璞、抱璞、璞石、反璞、良璞、随璞、献璞[2]
相关成语
大璞不完、浑金璞玉、采光剖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