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佾
释义
古代乐舞的行列
拼音
yì
同音字
翼、译
组词
佾生
偏旁部首
亻
笔画顺序
撇、竖、撇、捺、竖 、横折钩、横、横
笔画数
8笔
结构
左右结构
佾编辑
汉语汉字
“佾”,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ì,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佾”的含义为古代乐舞的行列,如佾舞,佾生[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音韵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佾”,最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楷书体和简化版的“佾”都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

佾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yì |
名词 |
古时乐舞的行列 |
ranks of ancient dance |
佾舞,佾生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音逸。舞行列也。行数,人数,纵横皆同,故曰佾。【左传·隐五年】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古但用䏌,加人转注。䏌音翕。古今异读[1]。
说文解字
舞行列也。从人䏌声。夷质切[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 日本 |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佾 |
![]() 佾 |
![]() 佾 |
![]() 佾 |
![]() 佾 |
![]() 佾 |
![]() 佾 |
![]() 佾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 楷书-王知敬-《李靖碑》 |
![]() 篆书-佟伟夫-《篆字汇》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音韵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佾 |
广韵 |
臻 |
入 |
质 |
以 |
开 |
三 |
次浊 |
夷质切 |
0jet |
|
集韵 |
臻 |
入 |
质 |
以 |
开 |
三 |
次浊 |
弋质切 |
0iet |
||
韵略 |
入 |
质 |
弋质切 |
||||||||
增韵 |
入 |
质 |
弋质切 |
||||||||
中原 |
入去 |
齐微 |
影 |
全清 |
i |
||||||
中州 |
入作去声 |
齐微 |
银计切 |
||||||||
洪武 |
入 |
质 |
喻 |
以 |
次浊 |
弋质切 |
oiət |
||||
参考资料[4]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质术栉 |
jiet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质术栉物迄 |
jiet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质术栉物迄 |
jiet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d |
i̯ĕt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j |
ǐět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jet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iɪt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ji |
ĕt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ǐet |
|||
参考资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