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卜
释义
预料,估计,猜测;选择(处所)
拼音
bǔ,bo
组词
萝卜、算命卜卦
偏旁部首
卜
笔画顺序
竖、点
笔画数
2笔
卜编辑
汉语汉字
“卜”,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ǔ、bo,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卜”的基本含义为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引申含义为预料,估计,猜测[1]。
在日常使用中,“卜”也常做名词,表示萝卜[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书法欣赏
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卜的字源演变图
“卜”,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卜”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bǔ |
动词 |
占卜 |
divine |
《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
卜卦;卜人 |
选择 |
choose |
杜甫《秋野》:系舟蛮井路,卜宅楚村墟 |
卜郊;卜居;卜老;卜地 |
||
赐予;给予 |
bestow on;give |
《诗・小雅・楚茨》:卜尔百福,如几如式。 |
|||
推断;预料 |
predict |
清代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
卜度;卜揆 |
||
名词 |
卜官,卜卦之人 |
diviner |
司马迁《报任安书》:近乎卜祝之间。 |
||
元代戏曲中扮演老妇的角色 |
old woman in opera |
关汉卿《窦娥冤》:卜儿哭上科。 |
|||
姓 |
《通志・氏族略四》: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商之徒是也。又须卜氏改为卜氏,虏姓也。 |
||||
象声词 |
形容连续不断的响声 |
卜通;卜楞 |
|||
bo |
名词 |
萝卜 |
radish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木切,音朴。【说文】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周礼·春官·大卜注】问龟曰卜。【礼·曲礼】龟为卜,筴为筮。【诗·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春秋·元命包】古司怪主卜。又【尔雅·释诂】卜,予也。【注】卜,赐予也。【疏】予卽与也。【诗·小雅】君曰卜尔,万寿无疆。又姓。【韵会】孔子弟子卜商[1]。
说文解字
灼剥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橫也。凡卜之屬皆从卜。卜,古文卜。博木切[1]
说文解字注
灼剥龟也,火部灼,灸也。刀部剥,裂也。灼剥者谓灸而裂之。灼双声,剥㬪韵。象灸龟之形。直者象龟,横者象楚焞之灼龟。一曰象龟兆之纵衡也。字形之别说也博木切。三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 韩国 |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 楷书-柏芳芳-《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二》 |
![]() 行书-吴昌硕-《吴昌硕书法字典》 |
![]() 草书-于右任-《于右任书法全集》 |
![]() 隶书-李秀和-《品翰堂杯精选作品集之二》 |
![]() 篆书-篆刻字典-《中国篆刻大字典》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卜 |
广韵 |
通 |
入 |
屋 |
帮 |
|
合 |
一 |
全清 |
博木切 |
puk |
集韵 |
通 |
入 |
屋 |
|
帮 |
合 |
一 |
全清 |
博木切 |
puk |
|
韵略 |
|
入 |
屋 |
|
|
|
|
|
愽木切 |
|
|
增韵 |
|
入 |
屋 |
|
|
|
|
|
博木切 |
|
|
中原 |
|
入上 |
鱼模 |
帮 |
|
|
|
全清 |
|
pu |
|
中州 |
|
入作上声 |
鱼模 |
|
|
|
|
|
叶补 |
|
|
洪武 |
|
入 |
屋 |
帮 |
博 |
|
|
全清 |
博木切 |
puk |
|
参考资料[1]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
屋 |
|
|
uk |
晋 |
|
屋 |
|
|
uk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屋沃烛觉 |
|
|
ok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屋 |
|
|
uk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屋 |
|
|
uk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
|
p |
uk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
|
p |
uk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
|
p |
uk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
|
p |
uk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p |
uk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
|
p |
ok |
参考资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