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是谁写的_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

提到“卡农”,许多人都会想到那首以简单旋律而构成回旋往复的美妙乐曲。这首常被用于各种影视剧配乐的经典乐曲,真正的名字是《D大调卡农与吉格》。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一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吧!

卡农是谁写的_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

约翰•帕赫贝尔

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是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一名作曲家、管风琴家。1653年9月1日,帕赫贝尔出生于德国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Schwemmer)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Altdorf)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他来到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Kerll)的学生和助手。

卡农是谁写的_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

德国纽伦堡

帕赫贝尔在西方音乐史上经常被忽略,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没有获得妥善的保管,研究者们费尽心思想找出有关他的图片资料,但收获却寥寥无几。但事实上他的作品曾对巴赫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帕赫贝尔是当时最伟大的风琴作曲家,而巴赫的哥哥就曾在他门下学习。

他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众赞歌前奏曲78首、《D大调卡农与吉格》等。

《D大调卡农与吉格》,也称“约翰•帕赫贝尔卡农”,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完成于1680年左右。事实上,卡农(canon)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卡农在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吉格(gigue)则意为“舞曲”。由于《D大调卡农与吉格》在卡农乐曲中最广为人知,有时也常以“卡农”代指该曲。

卡农是谁写的_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

著名的“约翰•帕赫贝尔卡农”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却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除了帕赫贝尔的卡农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卡农,其中也不乏名家之作。巴赫曾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哥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黛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

卡农是谁写的_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

《费黛里奥》

卡农是谁写的_动人乐曲背后的故事

《阿莱城姑娘》

根据网络资料改编

作为最耳熟能详的古典乐曲之一,帕赫贝尔的卡农被当代的音乐达人们改编成各种版本,或优雅,或摇滚,或新奇,但不变的是那段熟悉的旋律,永远动听。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十首风格各异的“卡农”。

http://v.qq.com/boke/page/d/0/4/d0119v2p0m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09 14:36:50
下一篇 2022-08-09 14:39: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