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朐
释义
屈曲的干肉;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古地名;古同“昫”,温暖;蚯蚓。亦称“曲蟮”
拼音
qú,xù,chǔn
同音字
渠、旭
偏旁部首
月
笔画顺序
撇、横折钩、横、横、撇 、横折钩、竖、横折、横
笔画数
9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朐编辑
汉语汉字
“朐”,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ú、xù、chǔn,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朐”的基本含义为屈曲的干肉;引申含义为远[1]。
此外,“朐”还表示古地名。在古代,“朐”,同“昫”,温暖[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书法欣赏
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上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朐”,表示很明显,事理就是如此。“朐”的字源演变[6]:

朐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qú |
名词 |
屈曲的干肉 |
crooked,dried meat |
以脯朐置者,左朐右末。——《礼记》 |
|
古县名 |
Qu county |
|
|||
动词 |
弯曲 |
bend |
朐,引申为凡屈曲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
xù |
温暖 |
||||
chǔn |
蚯蚓 |
warm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字汇】其俱切,音衢。车轭也。从月,与从肉者不同。【左传·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輈。【注】朐,车轭。【释文】朐,其俱反。本又作軥[1]。
说文解字
脯挺也。从肉句声。其俱切[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 草书-何绍基-《何绍基书法字典》 |
![]() 行书-王铎-《王铎书法字典》 |
![]() 楷书-刘墉-《天香楼法帖》 |
![]() 隶书-《简帛书法字典》 |
![]() 篆书-《中国篆刻大字典》 |
参考资料[2]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朐 |
集韵 |
遇 |
平 |
虞 |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匈于切 |
Xio |
朐衍戎名在北地 |
74.4.2 |
遇 |
平 |
虞 |
|
群 |
合 |
三 |
全浊 |
权俱切 |
ɡio |
说文脯挺也一曰地名亦姓或作 |
75.6.7 |
||
通 |
上 |
肿 |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诩拱切 |
Xioŋ |
|
305.7.6 |
||
遇 |
去 |
遇 |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吁句切 |
Xio |
|
494.1.7 |
||
通 |
入 |
烛 |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吁玉切 |
Xiok |
|
654.7.3 |
||
洪武 |
|
平 |
鱼 |
群 |
渠 |
|
|
全浊 |
求于切 |
g‘y |
|
7.16 |
|
参考资料[4] |
上古音系
字头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朐 |
句 |
侯 |
衢 |
ɡo |
由眗校改(切韵、集韵、说文皆作“朐”) |
广韵
字头(重定向至“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调 |
等 |
呼 |
韵系 |
韵摄 |
广韵目次 |
高本汉 |
王力 |
李荣 |
衢 |
其俱 |
羣 |
虞 |
虞 |
平声 |
三等 |
合口 |
虞 |
遇 |
上平十虞 |
gi̯u |
ɡĭu |
ɡio |
|
邵荣芬 |
郑张尚芳 |
潘悟云 |
蒲立本 |
推导现代汉语 |
古韵罗马字 |
有女罗马字 |
注解 |
|||||||
ɡio |
ɡɨo |
ɡio |
guə̆ |
qu2 |
gyo |
giu |
脯名 |
蒙古字韵
字头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译 |
音译(修正) |
音译(其他形式) |
拟音 |
声调 |
注解 |
朐 |
ꡜꡦꡟ |
|
|
hÿu |
|
|
xy |
去声 |
|
洪武正韵牋
字头(重定向至“朐”) |
小韵 |
反切 |
韵目 |
韵部 |
声调 |
朐 |
蠢 |
尺允 |
八轸 |
真 |
上声 |
参考资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