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的资料_人物生平写作经历个人生活健康状况

何其芳的资料_人物生平写作经历个人生活健康状况

基本信息编辑

别名

何永芳

出生日期

1912年2月5日

去世日期

1977年7月24日

国籍

中国

性别

星座

水瓶座

生肖

出生地

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

籍贯

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

民族

汉族

中文名

何其芳

学业信息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哲学系

职业信息

职业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家

作品信息

代表作品

画梦录、生活是多么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

何其芳编辑

文学评论家、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原名何永芳,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目录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教育经历写作经历工作经历

2个人生活健康状况3个人作品诗集作品散文作品

论文作品出版图书4创作特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

5人物评价6人物事件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

教育经历

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

1931至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写作经历

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

1937年出版《画梦录》。

工作经历

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现鲁东大学)任教。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万州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

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并做过朱德的私人秘书受到极大器重,文风大变,充满时代的革命强音,此时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944至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放弃创作(但仍创作了像《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这样的作品),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以及教学工作,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同时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1948年至1953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任教。

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何其芳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何其芳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免,被打为“走资派”,面对世人的误解,他曾说过:“我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理解我的人,我就会继续活下去”。

个人生活

编辑

健康状况

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个人作品

编辑

诗集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汉园集》

1936年

商务出版社

《预言》

1945年

文生出版社

《夜歌》

1945年

诗文学社

散文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画梦录》

1936年

文生出版社

《还乡日记》

1939年

良友出版社

《星火集》

1945年

群益出版社

《星火集续编》

1949年

群益出版社

《一个平常的故事》

1982年

百花出版社

论文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

《关于现实主义》

1950年

海燕出版社

《西苑集》

1952年

人文出版社

《关于写诗和读诗》

1956年

作家出版社

《诗歌欣赏》

1962年

作家出版社

出版图书

图书名称

作者名称

时间

简介

何其芳集

何其芳

2004/1/1

《何其芳集》是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其芳。

何其芳散文选集

何其芳

2007/9/1

《何其芳散文选集》是百花文艺出版2007年出版的图书。该书主要收选何其芳在1949年之前的散文代表作,基本体现了何其芳散文至20…

何其芳诗稿

何其芳

何其芳诗稿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

何其芳抒情散文

何其芳

1991/9/1

谈“红楼梦”

何其芳

谈“红楼梦”文献类型:专著责任者:何其芳出版、发行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时间:1958来源数据库:馆藏中文资源。

星火集续编

何其芳

《星火集续编》是1949年群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其芳。

一草一木总关情

何其芳

《一草一木总关情》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一本图书。

预言

何其芳

《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诗,后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该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共分六节。诗人将“年轻的神”作为全诗的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情感。诗歌按照“期待年轻神的来临——…

夜歌和白天的歌

何其芳

一个平常的故事:何其芳散文

何其芳

创作特点

编辑

主题思想

何其芳的资料_人物生平写作经历个人生活健康状况

何其芳

在何其芳看来,做学问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方法,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他一再强调,学术研究方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视占有和掌握资料,通过占有和掌握资料,尽可能详细和周密地了解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例如,前人有些什么重要的、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存在着哪些局限,以及进展到什么程度,水平如何,难点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进行研究的着力点,最终获得创造性的实绩。以对屈原的研究为例,他讲,这并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为尽可能详细地占有资料,了解屈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他阅读了能够找得到的古往今来的全部《楚辞》的注本,特别是文学所图书馆馆藏的屈赋注本。

何其芳认为,从事文学研究必须要有广博的学识,不仅要广博,而且要扎实。因此,他主张读好书,多读书。

何其芳读书,有做批注的习惯,许多很重要的思想见解,就批在他自己的书上,它们大部分没有被系统地整理过。整理这些批语,不仅对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对于更广的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文化视野上来看,何其芳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也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来的学术遗产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以1956年写的长达8万余字的《论〈红楼梦〉》为代表。在这篇论文中,他不仅对《红楼梦》作了全面的精细的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对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当时与以往红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市民说”的问题,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等,都经过缜密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且,通过对这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的研究与评价,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与学力、学风和品格。

艺术手法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在诗歌方面,何其芳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何其芳散文别具风格。

人物评价

编辑

中国文学网:何其芳同志在艺术上不断进行着新的追求和探索,在理论上也有自己的独立建树。何其芳同志治学严谨,刻苦勤奋。他研究了我国古典诗歌、民歌、新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根据现代汉语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并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诗歌的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他关于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推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做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特别是总结那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还可以丰富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和讯网:何其芳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转折与蜕变,由新月派诗人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由一个学者而成为新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为中国新文艺、新中国的文学研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事件

编辑

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国文老师将“永”改为“其”,成为何其芳。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个十分俗气的名字,变成一个内涵隽永的美名。将“永”改为“其”名字起了两大变化:一是变九、名分档为连姓取名,扩大了名字的容量,丰富了名字的内涵;二是变三个实词为两实一虚,虚实相生,使名字充满了生机,跳荡着情感,升腾着热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啊!名字散发着诗意,洋溢着浪漫情怀,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何其芳不负重望,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使“名副其实”,美名远播[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24 09:30:01
下一篇 2022-06-24 09:35: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