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去
释义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
拼音
qù
同音字
趣
组词
去火、出去
偏旁部首
土
笔画顺序
横、竖、横、撇折、点
笔画数
5笔
结构
上下结构
去编辑
汉语汉字
去,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qù,最早见于甲骨文,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字。“去”字基本含义为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如:去处,来去;引申含义为距离,差别,如:相去不远。[5]
在现代汉语中,“去”多用作动词,表示离开,如:离去,出去。[5]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成集中上古音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去字初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去”。其字源演变图如下:[4]
![]() 去的字源演变图
![]() 去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
qù |
动词 |
离开 |
goaway;leave |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
||
除去;去掉 |
remove;wipeoff |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
||||
相距,远离 |
beapartfrom;beatadistanceof |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
||||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
go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
||||
失掉;失去 |
lose |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
||||
扮演 |
playthepartof |
|||||
赶走;打发走 |
drive |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
||||
抛弃,舍弃 |
throwaway |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
||||
去世,死亡 |
die |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陶渊明《杂诗》 |
||||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
usedafteraverboraV—Oconstructiontoindicatethatanactionistotakeplaceorcontinue |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梅尧臣《绝句》 |
||||
逃离,逃亡 |
gointoexile;fleefromhome |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
通“驱”。驱逐 |
driveout;expel |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
||||
形容词 |
过去了的、去年,上一年、过去的岁月 |
oflastyear;past |
去岁、去事、去日 |
|||
通“怯”。胆小,畏缩 |
cowardly;timid |
|||||
介词 |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
in;at |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
|||
名词 |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
fallingtone,oneofthefourtonesinclassicalChineseandthefourthtoneinmodernstandardChinesepronunciation |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
|||
参考资料:[5]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去,人相违也,从大去声,凡去之属皆从去,丘据切。
说文解字注
去,人相违也。违、离也。人离故从大。大者、人也。从大𠙴声。丘据切。五部。凡去之属皆从去。[5]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丘据切,墟去声。《说文》人相违也。《广韵》离也。《增韵》来去,离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记·庄助传》汲黯招之不来,麾之不去。
又弃也。《後汉·申屠刚传》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韵》羌举切《集韵》《韵会》口举切《正韵》丘举切,墟上声。《集韵》彻也。
又藏也。《前汉·蘇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
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又《韵会》《正韵》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驱。《诗·小雅》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左传·僖十五年》秦伯伐晋。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5]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 韩国 |
![]() 日本 |
参考资料:[5]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 篆书-篆刻字典 -《中国篆刻大字典》 |
![]() 隶书-陈栓定 -《品翰堂杯第一届作品选之一》 |
![]() 草书-王献之-《淳化阁帖》 |
![]() 行书-陆游-《三希堂法帖》 |
![]() 楷书-苏明 -《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一》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成集
字头 |
小韵 |
声符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拟音 |
声调 |
|
上古音系 |
去 |
去 |
去 |
鱼 |
kʰaʔ |
|||||
去 |
㰦 |
去 |
鱼 |
kʰas |
||||||
广韵 |
去 |
去 |
羌举 |
溪 |
鱼 |
语 |
上声 |
|||
去 |
㰦 |
丘倨 |
溪 |
鱼 |
御 |
去声 |
||||
蒙古字韵 |
去 |
kʼy |
上声 |
|||||||
中原音韵 |
去 |
伛 |
溪 |
鱼模撮 |
鱼模 |
上声 |
||||
去 |
去 |
溪 |
鱼模撮 |
鱼模 |
上声 |
|||||
洪武正韵 |
去 |
区 |
丘于 |
四鱼 |
鱼 |
平声 |
||||
去 |
举 |
居许 |
四语 |
鱼 |
上声 |
|||||
去 |
去 |
丘举 |
四语 |
鱼 |
上声 |
|||||
去 |
去 |
区遇 |
四御 |
鱼 |
去声 |
|||||
分韵撮要 |
去 |
去 |
晓 |
诸 |
第四诸主著 |
阴去 |
||||
参考资料 :[5] |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鱼 |
jwo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kʰ |
i̯wo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kʰ |
ǐo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kʰ |
jo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kʰ |
io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kh |
jwo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kʰ |
ǐo |
|
参考资料:[5]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去火、过去、失去、去年、下去、进去、回去、去路、去岁、去任。[1]
相关成语
死去活来、扬长而去、何去何从、春去秋来、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