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中国向美国移民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三次浪潮。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批华人移民的后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群体。

什么是“二代华人”?

美国的二代华人,即美国出生的华人(简称ABC或“香蕉人”)。通常,人们将二代华人分为“老华人二代”和“新华人二代”。

所谓“老华人二代”,即20世纪60年代末移民潮来临之前,在美国本土出生、成长的华裔青少年;所谓“新华人二代,即在美国出生并接受美国式教育,且父母至少有一位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华裔青少年。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华裔青年

美国“新华人二代”的主要特征

1)使用双语

美国“新华人二代”,常常在学校或工作场合讲英语,在家则使用汉语。据统计,80%以上的华人在家里讲中文。他们大多都能听得懂中文,但中文程度会因年龄、父母的英文程度和居住地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有“年龄越大,中文越差”的趋势。

2) 重视教育

美国华人家庭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重视教育。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在25岁至34岁的人口中,“新华人二代”中有73%的人,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而白人同龄人口中仅有30%的人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

华人移民家庭认为,教育是子女向上流动的唯一有效途径。实际上,华人家庭重视教育最为实际的原因,即为了让子女能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在主流社会立足。因此,这些二代移民在大学所选修的科目中,大部分人集中于科技或工程领域。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美籍华裔的小朋友

3) 职业成就较高

无论是与父母相比,还是与其他少数族裔第二代相比,“新华人二代”在职业成就上普遍较高,但略低于第1.5代移民(在中国出生,但12岁前移民美国的中国移民)。

原因很简单。“新华人二代”在语言和对美国的了解上占有优势,但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不如第1.5代华人移民。因为第1.5 代华人移民对中美两种文化均有所涉猎,且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求职和薪资待遇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4) 缺乏归宿感

“新华人二代”在文化上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属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人。家长会传授和要求的是祖籍国的文化价值观,走出家门又受到西方文化社会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西方文化中,有些价值观是相互冲突的。如亚裔家长往往望子成龙,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在美国人看来,只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值得尊敬。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上的冲突,容易引发一系列与身份认同相关的问题。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资料图:市民在旧金山湾区福斯特城一家华人超市里购买大米。

“新华人第二代”整体身份认同的表现与特征

在整体身份认同上,“新华人二代”表现为自己是华裔美国人,具有双重认同的特征。在族群身份上,认同自己是华人;在国家政治身份上,认同于居住国(即美国);在语言、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和文化取向上,有混合认同的倾向。

二战结束以后,多元文化理论逐渐取代了“盎格鲁—撒克逊”理论和“熔炉”理论,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多元文化理论讲究尊重、容纳和保护族裔文化,在承认族裔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认同族裔平等。因此,“华人文化”有了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考虑到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中国元素”对美国华人的的族裔认同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再加上老一辈人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因此,在“新华人二代”的意识中,或多或少植下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一言概之,他们在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自己的族裔特性,只是在倾斜程度上“因人而异”。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三,美国纽约市民在唐人街一家老餐厅用餐,感受中国年味

美国“新华人第二代”的身份认同差异

在美国”新华人二代”的身份认同中,主要有三种“表现”。

1) 倾向于对美国的认同

他们在文化上几乎完全同化于美国,并试图认为自己是“纯正的美国人”。他们大多出生于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生活在白人社区,平时只讲英语,接受美国价值理念、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认为自己是与周围人无异的“美国人”,其家庭内部不是很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 倾向于对华人的认同

他们多数出身于工人阶层,生活在华人社区。会讲汉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把自己定义为“华人”。实际上,这也是早期华人自我认同的一大特征。

3) 倾向于认同自己是“亚裔美国人”

他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中间的立场”,将自己同其他亚裔联系起来,即认为自己是“亚裔美国人”。

他们认为,身份认同不应该建立在共同的种族、信仰或语言(除英语外)上,而是建立在共同分享的经验上。他们将多个“近亲”族群的历史,抽象为整个群体的历史,创造出新的文化,即提炼出一种“泛亚裔”的认同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华人认同”和“亚裔认同”二者并不排斥。如同德裔美国人与法裔美国人在一起时会把彼此区别开来,但在与日裔美国人交流过程中,均视自己为“欧洲后裔”一个道理。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资料图:行人行走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

不同群体的认同差异

1)“新华人二代”的身份认同,在不同年龄段,存在一定差异

在童年时期,他们大多反感被称为“中国人”。正在他们看来,父母过分强调成绩,强加给他们不熟悉的文化(中华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行为,让自己感到困惑;因为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族裔特征,遭到白人同学嘲笑的经历,使他们强烈希望自己能尽快融入主流(白人)社会。

到了青少年时期,尤其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尝试逐步了解自己族裔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大学时期是亚裔美国人族裔认同的加速时期。在大学,年轻人开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能接触到各种新鲜的想法,并开始重新思考“我是谁”这一终极问题。

在这一时期,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族裔身份,最终对自己的族裔身份,有一个更为理性和清晰的认识。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2月7日,美国纽约连日降雪,曼哈顿中国城白雪皑皑。

2)”新华人二代”的身份,也因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为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不同,华人新移民也分为不同的阶层,这也决定了”新华人二代”的生活环境、受教育条件上的先天差异,进而影响到了对自身身份上的定位。

美国的华人新移民,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家庭团聚移民、投资移民以及非正规移民等。

其中,一部分家庭团聚类移民和非正规移民在来到美国后,经济、社会地位比较低,多从事低薪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是典型的工人阶层。出生并成长于这一类家庭的“新华人二代”,大多生活在纯粹的华人世界中,习惯用汉语交流,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华人。

显而易见,以专业技术人员、投资移民为代表的富裕阶层,他们基本上选择在中产阶级社区定居,子女接受的主要是白人(美国)文化。因此,倾向于“美国认同”也在情理之中。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2021年5月8日,美国旧金山多个华人社团联合举办的“《华埠日记》疫境·前行”公益摄影展

不同群体认同差异的原因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居住环境及社会中的偏见是导致“新华人第二代”不同群体身份认同不同的具体原因。

1) 家庭环境因素

有的华人家长认为,学习汉语会妨碍子女对英文的学习,同时为了和主流社会保持文化同质,既不鼓励子女学汉语,也不向子女传授中国文化。因此,子女自然把自己看作文化上的美国人。

不过,还有一些华人家长,在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传承中国人的价值观。因此,他们会对子女进行双语培训,并认为讲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是“给子女的一把钥匙”。

值得注意的是,华人家庭的父母和子女,存在着“天生的矛盾”

”新华人二代”在学校接受的完全是西方式教育,思维方式已经和西方人毫无二致。他们看不惯父辈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父辈也搞不懂子女张扬外露的价值选择。

许多子女常抱怨父母缺乏“社交生活”,并认为父母“需要一些娱乐活动”;而父母则抱怨,他们来到美国的初衷是给予孩子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但现在却“失去了”孩子。

2) 学校教育因素

美国的华人学校,主要是由华人社团或教会开办,具有补习性质的中文学校,即学生主要在当地学校学习,仅在周末或个别晚上补习中文。就读中文学校,大大加强了新华人二代的华人认同感,促进和影响了其身份认同的构建。

大学时期是“族裔觉醒”的时期,而美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了不少华裔或亚裔研究中心、文化中心等,并开设相关课程,如华裔文学、华人移民、华人社区、华裔家庭等,这进一步唤起了他们的族群意识,启蒙了他们对自身历史和地位的反思以及对“我是谁”这类认同问题的探索。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美国纽约法拉盛亚裔社区自发成立的“公共安全巡逻队”队员以及部分民众接受防卫术训练,提高安防能力

3) 居住环境因素

生活在白人社区的华人家庭,多为典型的中产阶级,其子女普遍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便有一部分定居于此的新移民,想让子女通过学习族裔语言来保留族裔文化遗产,但他们缺乏语言环境的支持,再加上因工作上等原因,逐渐被主流“同化”。

生活在华人聚居地的新移民二代,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容易对“中华文化”达成共识。每年中国的传统节假日,唐人街上逐渐是年轻的移民子女唱主角,表演重头戏,从京剧、武术、舞龙狮,到高跷、腰鼓、秧歌,许多华人社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并感染着下一代。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即便离开唐人街去其他地方上大学,也会一直把自己看成是华人。

4) 社会中的偏见因素

尽管越来越多的华人为主流社会所认同。但是,主流社会对华人的偏见,并未得以完全消弭。在美国,对于少数族裔遇到的社会歧视和其他不利因素,一代移民往往比子女更容易看得开,因为移民美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但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时,移民第二代则比其父辈更敏感。

华人青少年在语言思维、生活方式及社会举止上的美国化,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改变,并不能保证自己成为被美国社会认可的美国人。

哪怕他们的英语说得同美国人一样好,但在美国人的眼中,“香蕉人”仍旧是外国人,难以与其建立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而这些移民子女认为,自己是“地道的美国人”,美国社会理应平等地对待他们。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容易抱怨社会不公。这种心态普遍反映出亚裔第二代的困惑和苦恼。由此,外界对华人的态度,也对华人子女的认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国ABC是什么意思_新华人二代的差异

顾客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街头用餐。

小结

总的来说,美国”新华人二代”的认同,具有双重认同的共同特征,但不同群体之间又有所差别——或倾向于华人认同,或倾向于美国人认同,或倾向于亚裔美国人认同。另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美国”新华人二代”,其认同倾向上,也有所差异。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中的偏见,均是导致身份认同出现差异的因素。不过,考虑到美国作为一个由多元族裔构成的国家,不同层次认同上的差异,恰恰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外界没必要过于苛求”新华人二代”在身份上,务必遵循某一种倾向的认同。对于他们而言,每一种认同都是自愿选择的结果。坦诚说,要想让他们更倾向于“中华认同”,最主要还是取决于中国当下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上一篇 2022-06-17 10:42:09
下一篇 2022-06-17 10:44: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