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外文名
Lijiang River
别名
六峒河、大溶江、桂江
类别
风景名胜
所属地区
广西省桂林市
地理位置
亚洲
中文名
漓江
漓江,是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桂林市。
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
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干流概况
编辑
河道走向

漓江
漓江,珠江水系西江(珠江上游干流)的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漓江
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一)《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二)清·乾隆五至八年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则说,漓水发源于县南之双女井。(三)唐兆民在《灵渠文献粹编》的《引言》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离(漓)水”。各说所指均系灵渠的水源,并非今天的漓江。
漓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乡(四百里越城岭山脉的最高峰)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米(黄海基面)的老山界南侧。四周群山环抱,竹海茫茫,漓江主源乌龟江和砂木江在山脚下高寨村区域的十里峡谷(猫儿山十里峡谷)相会,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汇合称大溶江,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汇合,始称漓江。漓江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漓江段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桂江。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
在兴安县境,自溶江镇河口,接古运河灵渠,为漓江起点(古代水文认为:灵渠为漓江的上源),接小溶江后出境。

漓江
在灵川县境,在小溶江村进入境。漓江境内流域面积2173.29平方公里。全长45公里,分两段:上段长33.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60米。自小溶江村起,流经峡背、岩头、三街、富丘渡、渡头、双潭、崔家圩、三岔尾;先后纳白云江、潞江、淦江、瀑布水、三百源、甘棠江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林市。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均卵石夹沙泥河底。自大圩镇上力脚村再人县境,经敢兴、大圩镇至南村,纳黄沙河、涧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古东水,出桂林市郊、下阳朔县。
在桂林市区,漓江在灵川县秦家进入桂林市区,由北向南穿过城区,汇桃花江后至斗鸡山折向南流,过灵川大圩镇又蜿蜒向南,在草坪乡冠岩处入阳朔境,流经市区49.3公里。在桂林水文站(穿山乡樟木村尾)处流域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39.2公里,干流长105公里。流域形状为上、下游两头较窄,中间宽的长形多支流河系。大溶江至桂林为岩溶峰林平原,河床比降为0.94‰,市区段河床平均比降为0.44‰。
在阳朔县境,自杨堤乡官岩村流入县境。入本县境流经杨堤、兴坪、福利、阳朔镇、城关、普益、接纳山背河、土岭河、大源河、樟桂河、双月河、田家河、双桥河等支流,至普益乡马草坪入平乐县境,共长69公里,占漓江干流(通常称兴安至平乐河段为漓江,全长164公里)的42%,为流经各县境最长的一段。
在平乐县境,荔江(荔浦河、漓江、茶江(恭城河)三江在平乐镇相汇称桂江,往南流入昭平县。
河床特征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漓江阳朔段两岸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也是广西最美丽的河段。从近阳朔县境的潜经村开始,漓江进入峡谷地段,蜿蜒予丛山之中,河谷深切400米。漓江不但河谷深,且河床比降大,平均为千分之四,形成许多滩、洲、峡、矶。县境内漓江有滩38个。两岸有29个宽度不一的泛滥小平原和河漫滩,面积为2397亩,土层厚且质地松软,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中,自然肥力很高。
主要支流
编辑
漓江干流支流情况表 |
|||||||
汇流口岸别 及支流级别 |
河流名称 |
河长 (公里) |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
发源地 |
流经区域 |
||
I |
Ⅱ |
Ⅲ |
漓江 |
164 |
2860(水文站以上) |
兴安县华江乡 |
兴安县、灵川县、桂林市区 |
右 |
- |
- |
灵渠 |
33.15 |
- |
- |
兴安县 |
左 |
- |
- |
小溶江 |
49 |
- |
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 |
资源县、兴安县、灵川县 |
左 |
- |
- |
甘棠江 |
60 |
767.22 |
灵川才喜界大虎山 |
灵川县 |
- |
- |
- |
白云江 |
9.2 |
20.9 |
灵川北障山和尚岭 |
灵川 |
左 |
- |
- |
董家河 |
5.20 |
0.81 |
大河乡鸟树岭 |
大河乡 |
右 |
- |
- |
清风河 |
2.89 |
5.01 |
(岔河) |
大河乡、穿山乡 |
左 |
- |
- |
小东江 |
5.80 |
- |
(岔河) |
穿山乡 |
- |
左 |
- |
灵剑溪 |
10.92 |
8.15 |
大河乡潘家 |
大河乡、穿山乡 |
右 |
- |
- |
桃花江 |
65.00 |
298 |
临桂县五通乡 |
临桂县、甲山乡、市区 |
- |
右 |
- |
宁远河 |
1.84 |
- |
(岔河) |
市区 |
右 |
- |
- |
南溪 |
13.00 |
20.7 |
临桂县庙岭乡称勾山 |
临桂庙岭乡、甲山乡、市区 |
右 |
- |
- |
瓦窑冲 |
1.60 |
2.93 |
柘木镇石家湾 |
柘木镇 |
右 |
- |
- |
谷木河 |
1.14 |
0.97 |
柘木镇瓦窑村 |
柘木镇 |
左 |
- |
- |
樟木江 |
3.56 |
1.86 |
穿山乡望城岗 |
穿山乡 |
左 |
- |
- |
朝阳河 |
11.96 |
21.3 |
朝阳乡皎霞 |
朝阳乡 |
右 |
- |
- |
窑头河 |
3.24 |
2.95 |
柘木镇瓦窑村 |
柘木镇 |
右 |
- |
- |
柘木河 |
9.10 |
16 |
柘木镇常家村 |
柘木镇 |
右 |
- |
- |
相思江 |
69.00 |
528 |
香草岩 |
临桂县南边山乡、柘木镇 |
- |
左 |
- |
陡江 |
4.64 |
16.7 |
老陡门(临桂县会仙) |
临桂县会仙、雁山镇 |
- |
右 |
- |
大埠河 |
22.00 |
16.7 |
大埠乡李汕坪 |
雁山镇 |
- |
右 |
- |
星沟河 |
3.40 |
79.4 |
雁山镇安门底 |
雁山镇 |
- |
右 |
- |
浮生河 |
3.10 |
6.96 |
雁山镇枫林 |
雁山镇 |
- |
左 |
- |
佛殿河 |
18.20 |
83.2 |
二塘乡銮塘 |
二塘乡、柘木镇 |
- |
- |
左 |
新河 |
4.63 |
16.7 |
二塘乡西村 |
二塘乡 |
- |
- |
右 |
牛过河 |
11.70 |
37.8 |
临桂县会仙 |
白滕崴、二塘乡 |
- |
右 |
- |
苏河 |
1.32 |
8.95 |
柘木镇白竹境 |
柘木镇 |
左 |
- |
- |
蒋家河 |
2.48 |
4.67 |
朝阳乡 |
朝阳乡、柘木镇 |
右 |
- |
- |
竹江河 |
7.08 |
1.75 |
竹江村 |
华侨农场 |
黄柏江,黄柏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越城岭东部资源县境内的打鸟界。自北向南流,经补里、中洞,于排山凹进入兴安县境内,经文家湾,有静塘边河及免江先后自西和东汇入。往南经苏家湾至浪江,有香草江从西来汇,至清水江,东面有小河汇入。折西南流,有赐荣江从北向南汇入,又西南流,出白桃后进入开阔地带,经茶源头至司门前南1里汇入大溶江。源流高程918米,河口高程190米,兴安境内河长35.4公里,平均河宽60米,河床结构以卵石和石沙为主,平均纵坡5.9‰,流域面积173.63平方公里。兴安境内154.75平方公里。县外18.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5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深1401.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3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1万千瓦,可开发0.38万千瓦。黄柏江多在山岭间穿行,上游段沿岸有少量农田,岸高3~5米。下游出白桃后两岸较平坦,多农田。黄柏江含沙率0.166公斤每吨,多年平均流失量6.415万吨。
川江,川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华江瑶族乡西北,越城岭西南麓之大竹山以南第二峰,自北向南流,经曹江、洞上。从东面来的河流,先有白站底江自月江汇入,再有盐里江、坪水江分别在洞上之上首和下游汇入,又往南至竹江口,有小河从西来汇。折东南流至一渡水,有自北来之崩江汇入。复南流,经滑石堰、六家凸至茨塘有反壁江自西汇入,又南流至渡船头与杨家庄之间入大溶江。河源高程1745米,河口高程190米,河长25公里。平均纵坡11.4‰,平均河宽43米,流域面积182.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5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33亿立方米。河床以卵石和石沙为主。含沙率0.166公斤每吨,年流失量3.166万吨。流域内多崇山峻岭,上游只有月江、洞上河段沿岸有少量农田,下游自罗田村至杨家庄沿河两岸多农田。
灵渠,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或称湘桂运河,属漓江的一级支流。它凿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灵渠由北南两渠组成。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北渠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
小溶江,小溶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越城岭西南麓,戴云山东南面大坳,自北向南流经白竹江,折向西流,至双江口前1公里入兴安县境,经罗江至两渡桥,西纳干河之水,此后折向南流,至观里,有仓江、大鸟石江先后从西、东两边汇入。南流至中洞又有松江、粟家江先后从东西两方汇入。再南流,东有杨柳江自座石岩入汇。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东有古楼江分别汇入,又南流,有从西边来的小黄江在塔边汇入,松江在松江口汇入。又南流至白鱼峰入灵川县境,经小河竹至山门口重入兴安县境,进入开阔地带,经田洞至大埠头对岸汇入漓江。源流高程1656米,河口高程175米,河长49公里,其中兴安境内河长39.6公里,平均河宽44米,平均纵坡5.5‰,流域面积262.78平方公里,县内215.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含沙率0.15公斤每吨,平均年流失量7.07万吨。水能理论蕴藏量3.37万千瓦,可开发1万千瓦,已开发800千瓦。小溶江穿行于越城岭西南之山岭中。流域内竹木茂盛,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水源充沛。上游只在两渡桥至塔边沿岸有部分农田,下游出山门口后进入农田区。解放以来,沿河建有堰坝6处,灌田4334亩;建发电站6处,装机658千瓦。
白云江,旧名白银江或北溶江,发源于北障山和尚岭南侧,源头海拔853.9米,南流进白云江水库。下游受小溪流,穿越湘桂铁路,经留田至三街圩注入漓江。河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白云江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潞江,发源于德王岭南的胆江坪,海拔871.3米,汇黄洲水成河,蜿蜒东南流,经子岭门、新安村、赵家田、途纳磨槽界、井眼塘、铜涔门、老安、岭冲诸水,穿铁路至三街圩注入漓江,河长20.18公里,流域面积58.85平方公里。河道宽25米,卵石河底。清初始建南堰、北堰,灌田至今。
甘棠江,古称龙岩江或灵岩江,为境内漓江最大支流。河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干流发源于才喜界大虎山东坡,源头海拔1613米。南流经簸箕塘、龙涔、门部、西岭、石垒、竹山堡、草涔,途纳大虎山、黄泥江、荣涔、南山、岭门、牛塘、汀江、茅后、红涔、大塘涔、草涔诸小溪,下屋围至唐家尾汇蓝田河(西江),下至狼脊汇七都河。以上古称东江,下为甘棠江。折东流,出青狮潭峡谷经九屋村至龙岩,穿越天然山洞,后经官桥,至江洲、纳社江水,继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狮子埠;途纳吕竹、绿宝河水,穿越湘桂铁路、桂黄公路后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经三排、大树底、过尼龙坝至三岔尾注入漓江。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长约60公里(含青狮潭水库淹没段)。河道平均宽:东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狮潭峡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以下段则为泥沙夹卵石,多河滩。自青狮潭水库建成后,上游的东江、蓝田河、七都河等均注入青狮潭水库。
桃花江,古名义江、扬江或称潦塘河。发源于公平乡沿口村(原名孔里村)北,海拔756米,南流经界底至中间江,纳大勒里水,折西流受山口水,转南流经田洞至寨底村出临桂县板屋;续南流,经江背底,下西山,途受寨底、岩山、汤家、下宅、新寨、马安诸水后,经新建、潮田纳留村水,折东流经白田、莫边,受木叶寨水,续东流经潦塘、龙头纳金陵水,至桥头村复入灵川境。沿塘东、聚田、榄头,纳南村水,出桂林市,经财贸干校折北流至庭江洞,又入灵川境石巷村,至船埠头纳法源河水,再流入桂林市水南村,受社塘水,折东流至燕水岩,受道光水,折南流经白塘、穿工农桥至敦睦村北弯向东流,穿湘桂铁路、西门桥、南门桥,一支自象鼻山注入漓江;另一支南下雉山麓注入漓江。桃花江全长45公里,其中灵川境内长10.6公里,总流域面积321.9平方公里,其中灵川境内面积119.23平方公里。河宽45米,河底多淤泥。该河多弯曲,河面宽狭变化大,堰坝多,坡降极缓,径流量大,又常受漓江洪水顶托,因此,沿河一带涝灾频繁而又严重。
淦江,发源于兴安县东山(又名银矿山)的南侧,南流5.1公里入境,经莫家、陡田诸村,途纳殿塘寺、殿底、周家、小落、金竹、福江等支流后,折西,出军营村北,注入漓江。全长21.4公里,其中境内长16.3公里,总流域面积89.0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80.78平方公里。陡田以上河宽30米,以下50米。河底多裸露砂岩。流域内松林苍翠,盛产松脂,河道古堰众多,新建淦江水电站1座。淦江较大的支流有福江:发源于灵田乡福家田村南坡,曲折向西北流,经楼底、囊村、金狮洞至陡田,途纳竹篓江、荔坡水后注入淦江。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1.78平方公里。囊村以上河宽12米,以下宽3.5米。
瀑布水,也称湴湴水,发源于塘源村北的大岭头,海拔730.7米,向南经桥亭至薄岭,在峡谷中下跌成瀑布,折南流至崔家圩注入漓江。河长5.8公里,流域面积12.28平方公里,瀑布水以上河宽9米,以下15米,流域盛产石英矿,亦蕴藏大量腐殖酸土待开发。三百源水发源于五将岭南坡,海拔647.3米,向西北流,经三百源至崔家圩注入漓江,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13.28平方公里,河面平均宽9米,泥质河床。黄沙河古名秋皮江、花江、西江或牛河。发源于老雷公殿西南侧,海拔1016米。自西转南流至盐沙坪东,两溪相会成河。续南流,至三岔河,受金竹、弩塘、香炉田3水;南下洞上、莫家,转北流,经江洲至阳旭头,纳大岭脚水,折西南流,经廖家、江南至大汀,纳四联水,转南流经花江、阳家、苏家、陶皮洲、马家、嵅村至石家渡,注入漓江。河长48.71公里,流域面积207.45平方公里。大汀以上河宽20米,以下至阳家河宽25米,往下至出口河宽45米,河底多沙泥含卵石,沿河一带涝灾严重,下游尤甚。河道上游及支流区,松林翠绿,产松脂。
涧沙河,发源于兴安县西岭背村之西北部山坡,海拔986米,东流至西岭背,折南流2.2公里入灵川境。续南流入罗姑山水库;出库后,蜿蜒曲折西南流,下小界岭至干上(涧沙)村,途受小界岭、沙田、大江背、梅庆4水,转南流经周家至大前江,折东流受侯山背2水,复西南流至同山岗岭纳芦田水,折西流经下张、熊村圩至上桥村,纳南积水(马河),折南流,经沙桥、廖村。受泥蛇出洞水,沿下西岸至大圩四瀛洲注入漓江。河长35.86公里。其中灵川境长32.71公里,总流域面积129.1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124.93平方公里。小界岭以上河宽10米,以下河宽35米。小界岭以上砂岩河底,下段卵石夹泥沙河底。干流上建有罗姑山水库及水电站;九牛岭水库座落在南积水九牛岭支流上;另有木桶井、角岭头、南积、南岸、石壁、江积、泥蛇洞等小(二)型水库。
潮田河,是漓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陶涔东山坡上,海拔1137米。西流至高塘受高塘左支溪水,续西流经彩爵至深江桥,纳小平乐水,然后下泻落入深谷,形成大瀑布,每当山洪暴发时,声闻数里。此处具备建水电站条件。瀑布以下,该河转西南流,经河里至栗木根,途纳思江、采上、思安头、松江4水,然后曲折西流至大尖坪,受响岭、马家、暗山底3水;续西流经石井、阳安至寨底,受国清暗河水后汇合大江源,继西流,途纳绕芳、毛村、富足3水,续西流经潮田、袁家至秦岸,途受枫皮洲、百家、袁家、阳龙山、大埠5水,沿吕岸至南村,注入漓江。河长44.2公里,总流域面积450.14平方公里。河宽,栗木根以上20米,以下至寨底30米,寨底至出口60米;河底状况:栗木根以上多裸露砂岩及大块石,以下多卵石间砂岩,寨底以下为卵石河床,幸陂以下为卵石夹沙河底。河道于寨底村以上均为林区,盛产松、杉、杂木。运输量仅次于甘棠江。因森林滥伐严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1972年以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河床普遍淤积升高0.8米,洪水经常溢岸,河流出口段曾多次改道。
四源河,又名南圩河,发源于崧坪龙北麓西侧,海拔1701米,有4水汇合注入空岩,潜为暗河,西至阳朔县西塘村,露出地表一段。向北复潜至河伯源,再露地表一段,继潜出官岩,注入漓江。河长8.47公里,(县内外空岩以下长未计入),流域面积83.5平方公里,河宽40米,河底卵石夹泥沙。历年沿河一带均有洪涝灾害。
黄泥江,发源于盂公亭,海拔1006.5米,东南流。纳利江河、畔江河诸水,流入恭城县境。灵川境内河长22.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82.78平方公里;河宽15~35米,河底多卵石或裸露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