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下惠并称的还一个人是谁?和圣指的是谁和谁?

想到柳下惠,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坐怀不乱“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和柳下惠并称的还一个人是谁?和圣指的是谁和谁?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和柳下惠并称的还一个人是谁?和圣指的是谁和谁?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伙。当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 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会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和柳下惠并称的还一个人是谁?和圣指的是谁和谁?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不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和柳下惠并称的还一个人是谁?和圣指的是谁和谁?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王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12-11 09:16:41
下一篇 2024-12-11 09:3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