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什么取什么帮忙猜一成语_原文释义

254. “去彼取此”到底是去什么取什么?

(第七十二章)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去彼取此”到底是去什么取什么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自知’,自知己之得失。‘不自见’,不自显见德美于外,藏之于内。‘自爱’,自爱其身以保精气也。‘不自贵’,不自贵高荣名于世。‘故去彼取此’,去彼自见、自贵,取此自知、自爱。”

王弼注:“不自见其所知,以耀光行威也。自贵,则物狎厌居生。”“去彼取此”没作注解。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因此,圣人只求自知,不求自显;只求自爱,不求自贵。那就去除自显、自贵,只求自知、自爱。”(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12页。)

南怀瑾说,圣人能自知,不自欺,也能做到自爱、自重;但是圣人“不自贵”,不像一般人有了学问、地位,有了钱,就认为自己了不起,那是彻底的凡夫俗子。真正的自知自爱不自贵,就是能舍弃了自贵自见,那才是圣人之道。(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334页。)

陈鼓应今译:“因此,有道的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我表扬;但自爱而不自显高贵。所以舍去后者而取前者。”(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24页。)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所以,圣人总是有自知之明,从不自我表现,自我炫耀;懂得自爱而不自显高贵。圣人才是榜样,才是高明的统治者。

“故去彼取此。”“故”为句首必与前文有关。那么“去彼取此”的行为主体是谁?是圣人吗?应该不是。因为,老子已经说了“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也就是说,圣人已经知道“不自见、不自贵”,难道还要去舍弃“自见、自贵”吗?本来这一章是老子对统治者说的,对统治者的告诫:“去彼取此”。

那么,“去彼取此”到底是去什么取什么呢?王弼没作注解。河上公注为:“去彼自见、自贵,取此自知、自爱。”南怀瑾也说:“真正的自知自爱不自贵,就是能舍弃了自贵自见,那才是圣人之道。”陈鼓应也是这个意思,行为主体是圣人。如果行为主体是圣人,那么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老子已经为统治者树立了榜样,“去彼取此”的行为主体就是统治者。所以,“彼”就是指一般统治者“狎其所居,厌其所生”的行为。“此”才是圣人的行为表现。“去彼”就是要丢掉那些“狎其所居,厌其所生”的不良行为;“取此”就是要学习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高贵品质。

  本章文理通顺,就一层意思。先说“民不畏威”的危害,再说避免这种危害的方法,然后标榜圣人的行为,并号召向圣人学习,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服务,才能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当中出现了约五百位皇帝,有些皇帝是直接或间接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所以,皇帝与百姓就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经验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不顾民心民意,不以民为本,就会逼迫民众反抗,以求生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13 15:39:59
下一篇 2023-03-13 15:43: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