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惢
外文名
For me
释义
疑虑;善;古代的一种祭祀;沮丧的样子;古同“蕊”,花蕊
拼音
suǒ、ruǐ
同音字
锁、索
组词
韦惢欲为
偏旁部首
心
笔画顺序
点、斜钩、点、点、点、斜钩、点、点、点、斜钩、点、点
笔画数
12笔
结构
品字结构
惢编辑
汉语汉字
“惢”,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suǒ、ruǐ,最早见于说文。惢的基本含义为疑虑,如内有惢,下有事;引申含义为善。读音为ruǐ,惢的基本含义为古代的一种祭祀,如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引申含义为沮丧的样子。[1]
在古文中,惢同“蕊”,如花蕊。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方言集汇韵书集成
中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惢”,初见于说文。“惢”的字源演变图如下:[1]

惢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例词 |
例句 |
suǒ |
形容词 |
疑虑 |
内有惢,下有事 |
|
善 |
||||
ruǐ |
名词 |
古代的一种祭祀 |
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 |
|
沮丧的样子 |
||||
古同“蕊”。花蕊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惢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8
《广韵》蘇果切《集韵》损果切,音琐。《说文》心疑也。从三心。
又《广韵》才棰切《集韵》聚繠切,音䅜。义同。
又《精蕴》如累切《正譌》乳棰切。华惢也。从三心。象形。别作蕤繠,通。俗作蘂蕊,非。
又祀名。《管子·轻重篇》秋至禾熟,天子祀大惢。
又《广韵》宜切《集韵》津垂切,音厜。《广韵》善也。[1]
说文解字
【卷十】【惢部】惢
心疑也。从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才规切。又,才累切。[1]
说文解字注
(惢) 心疑也。魏都赋曰。神惢形茹。从三心。今俗谓疑为多心。会意。今花蘂字当作此。蘂橤皆俗字也。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旅初六爻辞。惢读如此琐也。按古音在十六部。今才规才累二切是也。[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参考资料[4] |
书法欣赏
![]() 篆书淳于蕊字-《中国篆刻大字典》 |
![]() 行书-米芾-《书法字典》 |
![]() 楷书-吴彩鸾-《中国楷书大字典》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方言集汇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3 [台湾四县腔] lui3 so3 [梅县腔] so3 [海陆丰腔] lui3 so3 [宝安腔] so3 | lui3
粤语:so2
潮州话:so2[1]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惢 |
广韵 |
止 |
平 |
支 |
精 |
开(合) |
三 |
全清 |
姊宜(规)切/才捶切/桑果切 |
tsjue |
50.1 |
|
止 |
上 |
纸 |
从 |
合 |
三 |
全浊 |
才棰(捶)切/苏果切/姊宜切 |
dzʰjue |
246.38 |
|||
果 |
上 |
果 |
心 |
合 |
一 |
全清 |
苏果切/才棰切/醉随切 |
suɑ |
306.08 |
|||
集韵 |
止 |
平 |
支 |
精 |
合 |
三 |
全清 |
津垂切 |
tsiuɛ |
28.10.4 |
||
止 |
上 |
纸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聚繠切 |
dziɛ |
311.2.2 |
|||
果 |
上 |
果 |
心 |
合 |
一 |
次清 |
损果切 |
suɑ |
406.10.4 |
|||
切韵 |
止 |
平 |
支 |
精 |
开 |
三 |
全清 |
姉规切/垂果切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ts |
ǐe/ǐwe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s |
jue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s |
iu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s |
jwĕ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s |
ǐɛ |
参考资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