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_过年的三个阶段

阴历二十三、二十四,是传统的节日–祭灶,也叫辞灶、小年。民间有“官辞三民辞四”的说法,北方祭灶大多是阴历二十三,南方大多二十四。

清朝前、中期,祭灶是在阴历二十四,清中后期,由于帝王祭祀是二十三,为了节省开支,顺变就把祭灶由二十四提前到二十三。

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_过年的三个阶段

过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祭灶到腊月三十,是忙年阶段;从初一到初七,是过年阶段;从初八到十五,是年尾阶段。

自祭灶开始,春节的喜庆氛围就逐渐浓厚起来。标志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忙年了,祭灶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传统的习俗主要有哪些?

1.祭灶神 。家家户户都要在锅灶贴上灶王爷的画像,摆上菜、点心、糖果等贡品,有的还要烧纸、磕头,“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打扫卫生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春节文化。扫尘之日,全家齐动手,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3.洗澡、理发。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4.吃饺子。祭灶要包饺子,饺子也是贡品,要先给灶王爷吃,意思是“捏死口”,“送行饺子迎风面”,让灶王爷上天多美言,多说好话,不说坏话。

5.燃放鞭炮爆竹。爆竹的寓意和象征是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同时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

又到一年祭灶日,万家团圆快乐时。祭灶开启了春节忙年,采购年货,杀猪宰羊,走亲访友,大人小孩买新衣服。即使远在他乡,路途遥远,也一定要回到故乡,和父母家人团团圆圆过个年。

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_过年的三个阶段

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各位师友,愿你小年多如意,快快乐乐迎新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0-09 08:59:11
下一篇 2022-10-09 09:01: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