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的意义_历史启示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_历史启示

1972年,尼克松总统和助手基辛格的破冰之旅不仅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也“撬动了世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冷战与国际战略格局。在当前中美关系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当年这场破冰之旅所体现的历史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其历史启示至少包括三点:

其一,发展中美关系需要双方摆脱意识形态羁绊。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习惯和社会制度不同,中美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别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些差异。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中国正值“文革”高潮,在“极左”思想影响下,社会的封闭、保守、落后和激进无以复加。然而,双方领导人仍能跨越巨大的意识形态鸿沟,开展对话与合作。正如尼克松自己所言:“尽管我们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深刻的分歧,但我们没有理由成为敌人,相反却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朋友。”

相比之下,今日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由程度已远非50年前可比,中美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更是史无前例,继续利用“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借口来谴责乃至围堵中国已经完全说不通了。如果意识形态并非当年中美关系破冰的障碍,今天就更没有理由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羁绊。

其二,发展中美关系需要双方充分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妥善处理两国分歧。

中美两国核心利益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立场也大相径庭,但差异并不必然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比如,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从未接受美方所提出的立场,也从未放弃对台湾的主权诉求。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曾坦言“台湾问题是对双方的试金石”。但是,由于双方在谈判中能够互相尊重、坦诚交流、求同存异,最终找到了可以相互妥协的办法。

50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虽然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从未消失,但只要能互相尊重与克制,其对中美关系大局的影响就不会升级和失控。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_历史启示

其三,发展中美关系需要两国战略界克服偏见,理性思考。

尼克松在就任总统之前,对共产主义和中国有过不少偏见与批评。但是,当他认识到改善对华关系对美国及世界和平“有益”时,果断地在任上采取了大胆的战略调整,展现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的战略运筹能力。

遗憾的是,尼克松总统当年所展现的勇气和智慧反而成了当今华盛顿某些政客嘲笑与批评的对象,此类批评即便不是源于别有用心的偏见,至少也是对历史的无知或误读。尼克松在《超越和平》一书中也曾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许多自由派学者在1972年坚定地支持我们打开对华关系——那时毛既不允许政治自由,也不允许经济自由,而现在他们却反对美国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理由是中国拒绝给人民以政治自由和不尊重人权。”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_历史启示

尼克松访华以来,无论中美两国还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中国也从当年中美苏大三角中最弱小的一员转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的内涵早已超出了应对“苏联威胁”这一最初战略诉求。

2021年,仅中美直接贸易额就高达7556.45亿美元,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相互依赖和文化交流远非当年美苏关系可比。此外,两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共同利益,比如应对气候变暖、核扩散、恐怖主义、地区危机等。面对这些新形势,中美两国既要像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教授所建议的“共同适应、共同演进”,更要汲取过去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

简言之,冷战虽已结束,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战略智慧依然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上一篇 2022-09-28 20:01:18
下一篇 2022-09-28 20:10: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