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燮
释义
谐和,调和
拼音
xiè
同音字
泄、谢
组词
调燮、布燮
偏旁部首
火
笔画顺序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点、撇、撇、点、点、撇、撇、点、横撇、捺
笔画数
17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燮编辑
汉语汉字
燮,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xiè,最早见于甲骨文。“燮”字基本含义为谐和,调和,如:燮理。[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5音韵汇集方言集汇韵书集成6用法搭配
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燮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后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燮”。其字源演变图如下:[3][1]
![]() 燮字的字源演变 |
![]() 燮字的字源演变 |
详细释义
编辑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xiè |
动词 |
会意。从言,从又炎。表示用言语调和。本义:协和;调和 |
harmonize;regulate |
燮友柔克。——《书·洪范》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苏叶切【集韵】【韵会】【正韵】悉协切,音蜨。【说文】从言,从又炎。【尔雅·释诂】燮,和也。【书·洪范】燮友柔克。【周官】燮理隂阳。【诗·大雅】燮伐大商。
又姓。【正字通】宋御史燮玄图。
又【玉篇】火熟也。【说文】籀文作燮。从羊。羊音饪。读若溼。【注】徐铉曰:燮燮二字义相出入。◎按说文玉篇合燮燮爲一。集韵燮专训和。燮本作燮,专训大熟。[1]
说文解字
和也。从言从又炎。籒文燮从羊。读若溼。稣叶切〖注〗,音饪。臣铉等案:燮字义大孰也。从炎从又。卽孰物可持也。此燮盖从燮省。言语以和之也。二字义相出入故也。〖注〗燮。
说文解字注
(燮)和也。见释诂。从言又,会意也。言与手皆所以和之。炎声。依小徐有声字。稣叶切。八部。读若溼。与今切音不同而双声。
(燮)籒文燮,从羊。羊音饪。籒文燮如此作。按此重文也,旧不分别出之,殊误。炎部有燮字,云大孰也。从炎从又持辛。辛者物孰味也。广韵谓此爲曹宪文字指归之说。然则炎部葢本无字,俗用文字,指归说增之。因、辛相似,音同饪,饪义训孰,遂依又部之籒文,加炎部之小篆。未爲典要。[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 中国大陆 |
![]() 中国台湾 |
![]() 中国香港 |
![]() 日本 |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方言集汇
客家话:[梅县腔] siet7 [宝安腔] set7 [客英字典] siet7 [台湾四县腔] siet7 [海陆腔] siet7
粤语:sip3 sit3[1]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燮 |
广韵 |
咸 |
入 |
帖(怗) |
心 |
开 |
四 |
全清 |
蘇協切 |
siɛp |
|
集韵 |
咸 |
入 |
帖 |
心 |
开 |
四 |
次清 |
悉協切 |
sɛp |
||
韵略 |
入 |
帖 |
悉恊切 |
||||||||
增韵 |
入 |
帖 |
悉恊切 |
||||||||
中原 |
入上 |
车遮 |
心 |
全清 |
siɛ |
||||||
洪武 |
入 |
叶 |
心 |
苏 |
全清 |
悉協切 |
siep |
||||
参考资料:[4]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调燮、布燮、燮燮、燮定、燮赞、燮和、叠燮、燮务、燮调、郑燮[2]
相关成语
燮理阴阳、燮和天下、燮和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