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基本信息

别名

闻一多、亦多、多、字友三、友山

出生日期

1899(己亥年)年11月24日

去世日期

1946年7月15日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

民族

汉族

中文名

闻一多

学业信息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职业信息

职业

文学家、现代诗人

主要成就

《七子之歌》

作品信息

代表作品

新诗集《红烛》、死水

其他信息

长子

闻立鹤

次子

闻立雕

长女

闻铭

闻一多锁定

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七子之歌》、《红烛》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男,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代表作《七子之歌》《死水》,新诗集《红烛》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人物关系

纠错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妻子高孝贞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儿子闻立雕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女儿闻铭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孙子闻黎明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战友李公朴

目录

1人物经历早年经历教育经历

写作经历2社会活动3主要成就

4个人作品5个人生活家庭生活

6后世纪念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生于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教育经历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1922年7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写作经历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闻一多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1932年秋,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4]

1943年,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党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送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表示五四给他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的向五四宣战,是无法接受的。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他为《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社会活动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30年秋,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32年秋,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主要成就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闻一多作品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个人作品

时间

出版社

作品

1920年4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

《旅客式的学生》

1920年9月

新诗《西岸》。

1922年3月

《律诗底研究》

1922年

清华文学社

《冬夜草儿评论》

1923年

上海泰东图书局

《红烛》(诗集) 

1925年

《七子之歌》

1928年

上海新月书店

《死水》

1948年

上海开明书店

《闻一多全集》(1一4册)

1951年

上海开明书店

《闻一多选集》

1955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诗文选集》

1983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

1985年

武汉大学出版社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

1942年

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楚辞校补》(古典文学研究)

1956年

古籍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

1956年

古籍出版社

《古典新义》

1956年

古籍出版社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

1984年

重庆出版社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1985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关系

人物

备注

妻子

高孝贞

又名高真,华北人民代表。生于1903年,卒于1983年。

长子

闻立鹤

又名高克,生于1927年,卒于1981年。

次子

闻立雕

又名韦英,生于1928年。

三子

闻立鹏

著名的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四子

闻立鸿

早年夭折。

长女

闻立瑛

四岁时不幸夭折。

次女

闻铭

生于1933年。

后世纪念

七子之歌的作者_人物经历写作经历社会活动主要成就

闻一多纪念馆

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闻一多故乡凤栖山麓的清泉寺遗址上,占地15亩,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主体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筑群。198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1988年开始动工兴建,1992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馆名,1993年5月18日开馆。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国家重点博物馆,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一多纪念馆陈列着闻一多的生平事迹、著作、诗、文、书、画、篆刻、金石手稿和遗物;陈列着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郭沫若、胡耀邦、江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现代中外文化名人、学者、艺术家于闻一多的文论、专著、题词、诗文书画原迹,及有关文献资料。

闻一多诗歌奖由闻一多基金会设立,每年评选一届,旨在“倡导诗意健康人生,为诗的纯粹而努力”,《中国诗歌》杂志每年的12位头条诗人即为当届候选人。因对作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和高额奖金,该奖项被誉为“中国诗歌界最高年度奖”。[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9-13 16:38:49
下一篇 2022-09-13 16:41: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