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谷地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蝗虫,或许因为是饿极了,它们根本不顾人类的扑杀,蝗虫的咀嚼声如同炸雷,发出轰隆轰隆的声响,与此同时,蝗虫一边吃一边拉,除了轰隆的咀嚼声,还有哗啦哗啦的落屎声,震耳欲聋。

1942年秋,河南上蔡县,村民们为了求雨,磕头磕了好几天,可非但没有下雨,反而在天边出现了黑压压一片“乌云”。村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景,纷纷出来观看,耳边是呼呼的风声,不久之后,遮天蔽日的蝗虫随之而来。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蝗虫落在树枝上,压得吱吱作响,随后遭殃的便是庄稼,不一会儿的功夫,玉米、谷子、高粱都被吃得一点不剩,吃完之后,飞蝗腾空而去,去寻找另外的食物。

踏上一脚,汁液溅得满脚

1942年开始,河南几乎滴水不下,但这不是坏的结果,不久之后,蝗灾到来,所剩无几的庄稼却落入了蝗虫的肚子。

据上蔡贾敬武老人回忆,当时他腿部生了疮,在村东头躺着,六月的一天下午,西边的天空变得乌云密布,但又和往常的乌云不太一样,在观察到乌云后的十分钟内,飞蝗迫近,在空中发出簌、簌的啸叫声,蝗虫铺天盖地而来。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贾敬武行动不便,但他的母亲和两个弟弟没有闲着,眼见庄稼就被蝗虫吃掉,他们拿着竹竿就跑向谷地,用尽浑身的力气扑杀蝗虫。

由于蝗虫数量十分庞大,啃食庄稼的声音也十分骇人,竟然发出了轰隆轰隆的声音,而且蝗虫一边吃一边拉,哗啦哗啦的排便声随之而来。

不到十分钟,母子几人竭尽全力保护的一亩半谷地,就被蝗虫吃了个精光。贾敬武的母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没了粮食,一家人就没饭吃,如果时间长了,是会饿死人的。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一家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了家,却要面对随处可见的蝗虫,锅里、碗里、床上、墙边,所有的角落都有蝗虫。

几天后,蝗虫吃完了庄稼,离开贾敬武的村子,而随后,谷地里开始出现蝗蝻,蝗蝻就是尚未发育成熟的蝗虫,此时的蝗蝻个头稍小,不会飞只会跳,但其数量十分惊人。

谷地里剩下的谷子杆,都被蝗蝻啃光了,大量的蝗蝻如同流水、滚球一般,在地面蠕动,只要踩上一脚,那便是汁水四溅,蝻水溅得满脚满腿,这场景如果胆子小,都会被吓趴下。

打不完的蝗虫

蝗虫很喜欢在土壤中产卵,最佳的是含水量在10%-20%的土壤,干旱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蝗灾,这就是因为那时候的土壤的含水量,恰好是蝗虫最喜欢的。

在合适的环境下,蝗虫的产卵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每个卵块包含50-80颗卵,而最多时候,每平米可以有近5000个卵块,其繁殖数量由此可见一斑。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1938年,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花园口的黄河大堤被炸开,于是大片大片黄泛区出现。四年后,到了1942年,旱灾开始,此时含水量较低的土壤,正好是蝗虫繁殖的最佳温床,蝗虫泛滥大致就是因此而来。

在蝗虫到来之后,各县、区官员,就号召老百姓捕杀蝗虫,并提出每人、每天交出3斤蝗虫,就可以换得等量的粮食。事实上,当时的河南官员早已威信扫地,由于救灾不利,灾民们也早已不相信他们的鬼话。

当然,捕杀蝗虫还是要做的,毕竟这些蝗虫威胁的是河南老百姓的性命,那些蝗蝻捕杀起来最容易,因为它们还不是成虫,很多都飞不起来,人们将其扫到一起,就能装在麻袋里,接着,就是集中掩埋,或者用火烧掉。

有的是村民一人一天就能捕获100斤,蝗虫的数量由此也可想而知。

对于飞蝗,也有几种办法,有的村子设置流动哨,一旦蝗虫来了,就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有旗子的支起旗子,有铜锣的敲起来,这锣鼓喧天的场景,很可能会让蝗虫害怕,不敢落地。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倘若蝗虫已经落地,捕杀的效果就差很多了,因为蝗虫的数量太多,即便所有人都拿上笤帚、耙子上阵,也会损失很多庄稼。到了晚上,就点起篝火,由于蝗虫有趋光性,也可以杀掉部分蝗虫。

1942年,蝗灾遍布河南40个县,受灾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仅仅上蔡一个县,就捕捉蝗虫200万斤。

如果当时吃了蝗虫,或许母亲能活下来

蝗虫带来的损失很大,没了庄稼,很多河南老百姓就会被饿死,但在这里还有一个活下去的方式,那就是吃蝗虫。

蝗虫吃掉了粮食,老百姓可以利用蝗虫来充饥,那么为何当时河南的老百姓不吃蝗虫呢?1942年的恐怖饥荒,导致河南300万人被饿死,老百姓被迫食用榆树皮、大雁粪,甚至是观音土,比起这些来,蝗虫不知好多少倍,但事实上,很少有人去吃蝗虫。

在当时河南境内,路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两个人抬着一个很小的轿子,轿子内放着一个神龛,上面写着“供奉蚂蚱老爷之神位”。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在队伍的最前方,有两人手持铜锣开路,接着便是四个人,他们手中各持一杆龙旗,最后面是吹鼓手,他们吹吹打打走街串巷,一旦停下来,就有很多村民跪下来磕头。

有些时候,村民们面对肆虐的蝗虫,不是第一时间去捕杀,而是跪下来磕头,并祈祷“蚂蚱爷爷”能给他们留点粮食。换言之,虽说蚂蚱能吃,但如果吃了蚂蚱,就是惹恼了蚂蚱爷,一旦蚂蚱爷要报复,那可如何是好。

河南的大多数村民,都是抱着这种想法,虽然蝗虫的数量很多,但很少有人敢去吃蝗虫。

据巩义站街的李兴五老人回忆,他的母亲就是在这场灾难中被饿死的。1942年,李兴五年仅12岁,当时没有吃的,李兴五就跑到了站街的粮食坊做学徒,在这里干活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天能吃上一顿饭,即便吃不饱,但不会被饿死。

河南蝗灾是哪一年_河南蝗灾的破坏力

换言之,李兴五属于那种较为幸运的人。当时,蝗灾出现之后,粮食就更少了,有的人饿极了,就把蝗虫烤了吃了,但却被老人们指指点点,说这样做会得罪上天,于是,大多数人饿到吃观音土、大雁粪,也不敢吃蝗虫。

在路边,到处都是掩埋蝗虫的大坑,成百上千斤的蝗虫被埋进土里,但就是没人敢吃。李兴五的母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饿死的。事后证明,少数人吃了蝗虫并没有受到任何诅咒,仍然活得好好的,此后,李兴五就经常叨念:

“如果当时吃了蚂蚱,或许母亲能活下来!”

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数百万人被饿死,流离失所更是不计其数,其惨烈程度远超过一般人想象。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1942年的这场大灾难,我们不能忘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16 15:21:09
下一篇 2022-08-16 15:25: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