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一线城市的名校录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早就是老生常谈而无解的话题了。因此,《小欢喜》作为一部以高考为题材的电视剧,却将地点放在了教育资源最优厚的北京,又如何能让大多数经历过或者准备经历高考的家庭,从成年人到少年人,去对剧情感同身受。

比起近期两部同类题材电视剧,《小欢喜》和《少年派》,从演员阵容而言,黄磊+海清+陶虹+咏梅+王砚辉+沙溢对一部家庭剧已经是高配豪华阵容,肯定强于张嘉译+闫妮+赵今麦的组合,各位影后视后到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发挥,也不能说不好,然而单单从故事地点的选则,《小欢喜》就已经输在起点了。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少年派》拍摄地点是上海,小说原型有合肥的影子,但电视剧设定的“江州”是一个真·三四线城市,别说完全不可能是上海,也同样不可能是教育资源在二线省会名列前茅(一所985,3所211,10所1本)的合肥,本地的“江州大学”甚至是连普通一本都不算的二本,只是本地考生们万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此故事的剧情设定,反而相对贴合全国大多数观众的切身经历。

相比《小欢喜》……抬头985,遍地211,难怪连剧中陶虹饰演的老师兼家长角色,台词都直接说「北京是全国高考最简单的地方」。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像「开开心心度过青少年时代,各种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还得到家长支持,高三加油努力一把,就能清华北大,或其他首都名校」这种好事,肯定不会属于全国大多数的中学生。

所以,像「高三居然才开始上晚自习」「所有学生居然一下课就掏手机」「高三开学考最后一名,才被没收动漫和游戏」「老师比校长更在乎升学率」等情节设定,一部分人会觉得理所当然,但大多数人肯定嗤之以鼻。

教育资源分配极其有限的残酷现实;一代代年轻人十年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和同龄人竭力拼杀的残酷现实;人材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非本科学历、非一本学校、非985/211名校、非清北毕业的歧视链现实,从录用到升职种种赤裸裸的差别待遇;——决定了高考确实就是全国千千万万个中小城市到乡镇,无数普通人家孩子能否【跨越阶级】的唯一出路。

所以,如今年播映的《老师好》《少年派》这样的影视剧,至少从高一起,书山题海铺就青云之路,才更贴近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真正现实;于谦老师饰演的“苗霸天”和《银河补习班》的“大反派”教导主任,才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现实中的正确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所以,邓超近期那部鼓吹“快乐教育”的电影《银河补习班》,纵然从拍摄到宣发再如何用心,一心要做中国版《三个傻瓜》,也只让更多的人觉得虚假,评价两极分化,也未能取得理想票房。

所以,《小欢喜》这种电视剧,反映的首都高三学生的那点学习上的烦恼,那点家庭上的辛苦,如何能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替他们感同身受!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甚至于很多偏激的人可能更会觉得,区区那点远远比不上自己高一甚至初中时代的辛苦,你们也来无病呻吟?更难以获得什么感情共鸣了。

这些年来,但凡是类似题材的影视剧,最后都喜欢灌输「分数和成绩绝不代表一切」的心灵鸡汤,然而却基本难以打动人心,更勿论引发观众认同了。

随着影视行业近年的收入爆炸,从导演编剧到明星艺人们,早已获得了千百倍于普通人的收入,当然会对“快乐学习”“快乐教育”等种种听起来很美好的理念信奉不移,毕竟他们的孩子就算上不了清华北大,还能出国镀金(如“季杨杨”),或是子女承父母业,去参加艺考(如“方一凡”),不到普通人高考一半分数,也能轻松上中戏北电、上戏北舞、南艺川艺等艺术院校的科班。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可惜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孩子,依然要走我们这代人的老路,学海无涯苦作舟,题山铺就青云路。而且在未来很多年内,恐怕这种局面也看不到改变的可能。

恰恰相反,对“阶级固化”和“阶层下降”的恐惧,只会使得年轻的家长们,将远比自己这代人更多几倍、几十倍的教育投入和对应压力,加诸于子女身上。谁不心疼孩子?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只不过首都的学生们固然让全国大多数同龄人羡慕,再看看暑期档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蜘蛛侠英雄远征》,大洋彼岸的同龄的美国中学生,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全班包机去欧洲旅行,今天威尼斯,明天布拉格,后天荷兰,巴黎,伦敦……

江州大学是哪个城市_小欢喜剧情为何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

当我们都在拼命苦读的年龄,这些美国孩子却在毫无牵挂和负担地游览威尼斯水城,观赏意大利歌剧,攀登埃菲尔铁塔?还能理所当然地以美国人的身份,在欧洲各国开始一场猎艳之旅,(男主同学对男主理所当然地说:【欧洲女孩都希望被美国人睡】),或是同班同学随心所欲地谈一场从灵到肉的恋爱,从老师家长到所有人,无人会觉得这样不对……

这才是人比人,气死人,也只有这种极大落差和不平衡,激励着每个有雄心有志气的中国人,决意要在我们这代人的有生之年去努力奋斗,能让我们几十年后的儿孙们,不用那么辛苦,也能在世界列国如此逍遥惬意。

以 《小欢喜》如此强大的主创阵容, 也算用心做出来的作品,然而从话题热度到收视率,依旧赶不上2个月前的同类题材电视剧

《小欢喜》:平均收视1.25%,最高收视1.4%。

《少年派》:平均收视1.39%,最高收视1.94%

其实最关键原因就这么简单:

影视资源过于集中在首都的现状,因此为了节省开支和拍摄方便,近几年的现实类电视剧,相当一部分背景都放在了首都,也有些是其他几个一线城市,加起来几乎占了一半以上。

然而和那些无所谓故事地点的年轻女性向的偶像言情剧不同,高考终究是个沉重得和每个国民的家庭密切相关的话题。

一部电视剧无论收视率、网播量还是广告商,终究是要全国大中小所有城市到各乡镇的观众,来一起贡献的。而这一点,早就被我们那些早已脱离大众太久的影视工作者们给忽略了,当然会导致拍出来的东西,越来越“不接地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03 08:04:22
下一篇 2022-07-03 08:08: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