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晚清时期,女子的命运多是掌握在男人的手里,哪怕是李鸿章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可有个李家女孩,偏偏就成了例外。

她叫李国秦,是有名的民国名媛,是晚清大臣李鸿章的侄孙女,其父是李鸿章大哥李瀚章的第七子李经沣李经沣是晚清时的国学生。

李国秦长相俊美,诗词歌画无所不精,更是说的一口流利的英文,这样的女子在那样的年代可谓是少之又少.

然而,她留给世人的,并非只有这些,她的身上,还流传着一个女子骨子里的信仰。

如此一来,她的人生,尤为别致。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八字不合 舍“马”就“张”

李经沣是晚清时的国学生,曾在陕西当县太爷,历任陕西长安、长武、富平、岐山等地的县官,所以,给两个女儿取的名字都与陕西有关,大的叫李国秦,小的叫李国邠。

大清朝倒了以后,李经沣没像二叔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迈那样“不食周粟”,而是采取务实的、灵活的处世态度,办过税务,还当过扬州扬子盐栈的栈长,这些都是世人视为“肥差”的差事,可知日子过得很悠哉。

他前后有过两位夫人,李国秦、李国邠的生母是杭州城里有名的美人、富商吴家的小姐吴静宜。

李国秦姐妹先后就读于中西附小和中西女中——学校开设琴科、家政等课程,还要学游泳、骑马、打网球,更是培养独立自主的技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不过,李父的见识也就止于此,封建观念依然深入骨髓——李国秦姐妹中学毕业就没再继续念书了,因为父亲觉得女儿家念这么多书已经够了,接下来的就是等着寻个好人家嫁了。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李经沣嫁女儿,特别注重男方“八字”与女方合不合。他不要求女婿有多高的学历,但要求女婿要有文采。

他招婿的形式别出心裁,要男方当场写毛笔字,当面草就一篇命题作文。

当年,在这两条标准下,李父淘汰了不少人。

终于,一个合适的人选被挑中了。他就是李家的安徽同乡、家境原先贫寒的桐城人马兆昌。

马兆昌虽家境贫寒,但却很有志气,不满足于乡间的小打小闹,受时代潮流的鼓动,怀揣着仅有的一块银洋闯了天津。

他举目无亲,也没有熟人,却灵活机智,既会手艺活,又会打算盘,而且一手蝇头小楷写得简直就象是刻印出来的似的。很快就被人推荐到大实业家、两江总督周馥的儿子周学熙的门下工作。

周学熙在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和北京自来水公司搞基建时,马兆昌就是主要功臣之一。

李父十分看好这个乘龙快婿。

可是事不凑巧,人好了“八字”却不行了,推算下来马兆昌跟李国秦的“八字”“相克”!

可是李经沣又舍不得放弃这样一个人才,于是大女儿不行就“出台”二女儿,结果李国邠就先姐姐嫁人,1923年,成了马家的媳妇。

李家的女儿是不愁嫁的,大女婿很快又有了最佳人选,他就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后来当了宋子文的助手、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署长的张福运。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李国秦(右一)与妹妹及外甥、外甥女

丈夫女儿 双重背叛

张福运是山东福山人,考取了清华大学预备班,与胡适、赵元任等一样,成为庚款赴美留学的才子之一。

他在哈佛大学读法律,与宋子文是同学,回国后先是被北洋政府交通部看中了,当过交通部航政司司长、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1924年,已经35岁的张福运,娶了22岁的李国秦为妻,两人相差13岁。

李国秦是一个性格豪爽,快人快语,办事麻利,说一不二,遇事很有主见,除了婚姻必须由父亲作主外,其他一切事情均自己说了算。

她没有像一般的阔太太那样整天打麻将,摆弄首饰,泡咖啡馆,而是利用上海的有利条件,多读书,勤补课。

还跟人学写字、学画国画,每周有好几次请老师来家授课。日子久了,她的一手毛笔字已经很漂亮了,惹得不少朋友都来向她求字。

张福运官做得大了,风头出得足了,前来巴结的人家自然也多起来了,跟海关业务有关系的、没关系的,瞅准机会都喜欢往张家跑,靠不上张福运的,能把夫人“粘住”也是好的。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在来来往往的朋友当中,有一家人住在离张家不远的范园,主人是一家外国银行的买办。

这家的女儿正在大学读书,长得聪明伶俐,也喜欢画画,画画得挺好,很能讨李国秦的欢心。

小姑娘有时在张家玩得晚了,李国秦就留她住在家里。时间长了,李国秦就认她作干女儿,反正李国秦自己没有孩子,有个干女儿比没有女儿要强。

可不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福运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很重,总觉得自己没有孩子,在人前脸上无光。

日子久了,竟和妻子的干女儿粘乎上了。当干女儿怀上孩子后,他就安排她到老家山东福山去生养,他大概想,等孩子生下来既成事实,妻子也会承认这个事实的。

可是他想错了,他的妻子不是小家碧玉,不是可以随意摆弄的,平时日子过得很体面,夫妻相敬如宾,但是事情一旦超过了心理“警戒线”,那就成了怒目金刚。

李国秦非但不承认这个事实,反而直截了当,宣布离婚!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李国秦,父亲,弟弟

豪门佛门 一念之间

在民国,男子追求婚姻自由的不知凡几,可一介女流竟要主动离婚,那就堪称是一桩奇事了!

那些日子不知有多少亲戚朋友前来劝说,劝李国秦要谨慎从事,主要理由是:“你若离开了张福运,吃饭靠谁去?你又从来没有工作过!”

而李国秦认为人活着不是光为着吃饭的,还有更重要的追求,例如精神生活。夫妻关系也是如此,精神死了,这桩婚姻也就走到头了,于是坚持离婚,谁说也不听。

张福运不想离婚,他不过是想要孩子想得发疯而已。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到了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对李国秦说:“我离了婚生活没有问题,而你怎么办?你今后靠什么生活?”他知道按国秦的性格脾气,不会再嫁人。

而李国秦只撂下一句话:“我离开了你,照样能活下去。”

李国秦离了婚,并坚持不复婚,也没有再婚。

直至1934年,于南京皈依诺那活佛,受最密生西弥陀大法、圣救度二十一佛母修法等灌顶,继又皈依安钦呼图克图,于北京广济寺受十一面大悲观世音菩萨修持大法等。

此时看来,似乎只是负心汉与可怜女的故事,负心汉有权有势,求子得子,可怜女心灰意冷,皈依佛门。

可世事哪能如人所料呢!当张福运抱着孩子兴奋时,自然想不到以后不好过的日子。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1949年1月李宗仁上台当总统后,宋子文辞职,张福运也随之辞职了。

后来宋子文要他一起去美国,他不去,那时中共地下党组织也在争取他,海关里有很多地下工作者,联系张福运的是原先在中央银行经济研究所的中共地下党员骥朝鼎。

骥朝鼎把他介绍到新中国的中国银行经济研究所工作,在北京。他去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无法适应,出于种种考虑,最后还是去美国了。

出国时要办手续,填表格,在填“配偶”一栏的时候,张福运又为难了,毕竟二十多年的夫妻旧情难舍。

犹豫来犹豫去,他再次找到李国秦,对她说:“只要你认下这个孩子,我的配偶仍旧是你。”

但是李国秦冷冷地说:“现在你有配偶,而我没有配偶了!”

后来,张福运活到93岁,无疾而终,已算高寿,据说是坐在一个沙发椅子上,永久地睡过去了。而李国秦,据说至今仍健在!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李国秦四十八岁时避难香江,得遇法贤金刚法狮子屈映光上师,尽受各种藏密法教。

1952年随屈映光上师到台湾,二十年间,悉心照护屈映光上师起居,协办法会,助修大藏,终成了屈映光法师的衣钵传人,法号“意空”。

现在的李国秦,被尊称为“金刚上师”,在海外拥有弟子三千,有大学教授,亦有部队高官,商界巨头,也有很多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

对于李国秦而言,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事,或许就是勇敢的选择了最想走的路,事实证明,这条路,她走对了。

爱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有时候一个人的一个眼神,就可以决定另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传说,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可能还有。但民国时的这一对,可谓其中的典型,也是民国所有痴男怨女中仅有的一对:他们一见钟情却分手,50年后再相逢,堪称千古罕见!

(一)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都说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不长久,但本文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偏偏就开始于一见钟情。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有点像《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开头。不,是《泰坦尼克号》模仿了它。尽管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发生在更早的1912年,本文的故事发生在1924年;但杰克和露丝的故事是1997年才虚构的,而本文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

1924年,在通往英国的一艘客船上,一位站在甲板上的少女因为晕船,吐了起来。尽管她还有一位女伴,但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女伴显然也没有任何乘船的经验,她也显得不知所措。正在尴尬之时,一位男士快速前来,扶住了将要晕倒的少女,从容地帮她们处理了这起突发事件。

从此之后,这位晕船的少女就和这位青年男子有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她是一位标准的名门闺秀,即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外孙女张茂渊。她1901年出生于直隶丰润(今河北唐山),其父张佩伦也是清末名臣,曾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鸿章因欣赏他的才识,才把女儿李鞠耦嫁给他的。

张茂渊两岁时,她的父亲张佩伦就去世了,她的母亲终身未再嫁人,带着她和仅有的哥哥生活。她的哥哥张志沂就是民国著名才女张爱玲的父亲,所以张茂渊是张爱玲的姑姑。那天和张茂渊一起在船上的那位女伴就是她的嫂嫂,即张志沂之妻,张爱玲之母黄逸梵。

尽管自幼丧父,但张茂渊家仍然是十分富有的。她长相不俗,十分聪慧,而且胸有大志,在国内上学已经不能满足她了,便有了出国留学之志。在她家,她几乎是完全碾压其张兄张志沂的。张志沂自小娇生惯养,吃喝玩乐,不干正事,兄妹俩共同语言不多。张茂渊倒是跟她的嫂嫂黄逸梵情投意合。后来张茂渊到英国留学,她的嫂嫂黄逸梵去陪伴她,其实也是趁机摆脱胸无大志的张志沂的。

那天在船上,她们碰上的那位绅士一样的男子叫李开弟,时年25岁。他刚从上海交大电机专业毕业,也是到英国留学去的。他们在船上度过了几天美妙的时光。当时的李开弟才俊风流,通晓英语,经常站在船头用英文朗诵拜伦的诗歌,这让张茂渊大开眼界,十分崇拜,浮想联翩;当然,李开弟对清秀而贵气的张茂渊也十分爱慕。不过这对东方的青年男女还是比较矜持的,不像杰克和露丝那样很快陷入不能自拔之境。

一到英国后,张茂渊和李开弟就分开了。张茂渊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就读,而李开弟到利物浦大学读硕士。二人相距较远,几乎不再往来。为什么他们一见钟情却分手?

(二)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三年之后,张茂渊和李开弟学成之后相继回国。这时张茂渊已经26岁,在那时已经是绝对的大龄剩女了,可她不顾母亲的催促,毫不在意自己的婚事。做为名臣李鸿章外孙女,她有钱有貌,又留过学洋,自然受到许多权贵子弟、青年才俊的追逐,但她谁也不感冒,最后仅嫁了一个80岁的老头。那么这个老头是谁?为何非他不嫁?

张茂渊和李开弟在英国时几乎不再往来,通信也很少,只是保持普通的朋友关系。为何?因为东西方人是有区别的,如果是西方的男女,一见钟情之后,大都不会顾忌那么多,很快会陷入恋爱之中;而东方人因故有的矜持,特别是在那个时候,则往往会令双方保持一定的理智。他们会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那时候的李开弟,之所以没有放得开,是因为他出国之前家里已经给他订了一门亲事;而且还有张茂渊的家世问题,毕竟李鸿章是个很有争议是人物,跟他的后人联姻是应该谨慎的。

所以张、李二人都没有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不过张茂渊开始了她一生长久的“孤单思念”……

回国后,李开弟就遵从父母之命跟他的未婚妻夏毓智结婚了。张茂渊则保持理智,跟李开弟仍然是朋友关系。而且在李开弟结婚时,重情义的张茂渊还为他做了婚礼的女傧相 。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跟别人结婚,张茂渊心中不嫉妒、羡慕那是不可能的,不痛苦也是不可能的。

但她只有默默地擦干眼泪,祝她的爱人新婚幸福。成全别人,也许是爱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但在她心中,一直保持着对李开弟的单相思,心中永远为他留着一个位置。“我会一直等你,若今生等不到你,我等待来生。”这是张茂渊曾经对李开弟说的话。她要守信。

张茂渊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女子,她坚信不靠男人,只靠自己的力量也能活出精彩;再者,如果遇不到她真正喜欢的男人,她绝对不将就把自己嫁出去;而她又相信,她今生唯一喜欢的人就是李开弟!所以,得不到李开弟,她宁可终身不嫁。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张茂渊开始了她的独身生涯,这一坚持就是55年。

既然自己养自己,张茂渊就绝不含糊,这一生她进行了多种职业的尝试,每一种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当李开弟去香港工作时,张茂渊在上海奋斗。尽管祖上给她留下了丰厚的财产,但她要考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她开始到洋行当职员,又当过电报员,后来又当过电台做广播员,成为中国第一代女主播。

尽管她的工作薪水很高,但她并不满足,因为她不差钱,她需要有意义的工作、于是她又到戏院去为国外原版影片做现场翻译,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女性“同声传译”。凭着过人的才干,她被大光明戏院的总经理聘任为机要秘书,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她成了一个标准的独身职业女性,活出了自由和精彩。

后来张爱玲在《姑姑语录》里回忆张茂渊对妇女职业的态度,她曾这样说,“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没有称心的事,愁眉苦脸赚了钱,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了什么呢?

所以张茂渊拒绝愁眉苦脸。哪一件工作不称心了,走人,这叫一个潇洒。像当电台主播这事,即便现在也是多少青年男女羡慕的职业,那时张茂渊做这个工作时更吃香,因为那时还是男人的天下,女主播可谓凤毛麟角。她的薪水高得令人咂舌,每月几万元,而她只需每天工作半个小时。搁现在有这美事,大家还不打破头争抢啊。可是她却辞职了,理由是:每天坐在那里说半个小时没意思的话,太没意思了!

她还自己做过投资,炒过股票,甚至买过法币保值等。她炒股票时,曾输掉万贯家产,但她却一笑了之,淡然对待。

对于生活和工作,张茂渊讲究质量;对于爱情,她更是如此。除了她的意中人,她拒绝所有人的追求。

(三)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

我们知道,自恃才高的张爱玲一生孤傲,但她对姑姑张茂渊却十分钦佩,因为在张爱玲母亲出走之后,姑姑对年幼的她有诸多照顾,并且在人生和爱情方面对她多有指点。

比如她曾理智地告诉张爱玲,让她远离胡兰成:“男人往往只是看重你外在的东西,他们只是活动的精虫,最后还是会离你而去的。”后来胡兰成当了汉奸,果然抛弃了张爱玲,如果她当初听了她姑姑的话,她的爱情生活就不会那么悲催。

张爱玲18岁时,要到香港大学读书,张茂渊便委托在香港的李开弟做侄女的监护人。李开弟从此像父亲一般地照顾张爱玲,也正因此,李开弟才被张爱玲喊了一辈子的Uncle K.D。

后来李开弟从香港回到上海,张茂渊再度见到了他,此时的她已经44岁。她尽管一直没有忘记对方,但仍和他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做为一个独立女性,她不愿打扰对方的家庭,只是把自己的一份浓情压在心底。

她经常到李开弟家,跟他的孩子们玩,甚至教他们读书学习等。李开弟夫人夏毓智起初对她也存戒心,但后来看她心怀坦荡,便索性放开,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他们夫妻还经常同张茂渊一块出去吃饭、喝咖啡。

就这样,张茂渊一直不远不近地关注着李开弟一家,关注着自己的挚爱。张爱玲和姑姑同住长达10多年,对张茂渊十分了解,她曾透露:“姑妈一直珍藏着一块淡红色的披肩,如珠如宝,外人是动不得的。”这条披肩,正是那年张茂渊和李开弟在轮船上邂逅时,他为她亲手披上的。

是啊,“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

转眼到了1965年,李开弟妻子夏毓智病重住院,在医院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岁月。做为她的密友,张茂渊当仁不让,到医院陪护夏毓智,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后者极为感动,越发对张茂渊视为知己。

夏毓智临终前拉着张茂渊的手,说出了藏在她心中多年的话。说她早知道张茂渊和李开弟是有恋情的,但爱情是自私的,她对自己没有“让”出李开弟而感到歉疚;但她对张茂渊没有插入他们的婚姻而感到幸福,她非常感谢对方的豁达。同时,她也非常佩服张茂渊对李开弟的一往情深。

最后,夏毓智含泪嘱托张茂渊:“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一生洒脱坚强很少流泪的张茂渊再难抑制自己的感情,她流着眼泪郑重地答应了对方。 而此时的张茂渊已经64岁,她两边染霜,她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余生呢?她真的会遵从夏毓智的遗嘱吗?她真的还会同李开弟有结果吗?

(四)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要说,夏毓智离开之后,张茂渊可以释放自己珍藏在心中已久的爱情了,可是事情没那么简单。不久,中国进入特殊历史时期。李开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儿子被逼自杀了,他被批斗,下放到乡下劳动,还到弄堂里打扫垃圾,疲惫不堪的他似乎已经进入风烛残年了;而出身清朝贵族的张茂渊的处境也很不好,她也曾被抄家,去干打扫厕所等脏活。

患难显真情。在那苦难的日子里,张茂渊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因为她心里有爱,她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她默默地关注着他的开第,尽管他已经不是当初的翩翩少年,但他仍然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她要让他知道,我用一生在等你,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终于,张茂渊不顾别人的风言风语,走向了李开弟。她对他悉心照料。她用那双曾经弹钢琴的手帮李开弟做家务,洗衣做饭,帮他干又脏又累的活。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互相照料,互相安慰着。

就这样他们彼此真爱着,相濡以沫地度过了那令人心酸的10年。

人虽老,情不老。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中华大地再次迎来了时代的春天。张茂渊终于鼓足勇气对李开弟表白:“不是我不愿再等,我怕时间不再等我。”

李开弟回复:“虽然我曾经走远,但心却没有离开过。”

1979年,已经78岁的张茂渊终于嫁给了80岁的李开弟,成了他的白发新娘。当在大洋彼岸的侄女张爱玲收到姑姑结婚的信息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她回忆起张茂渊曾经对她说过的话:“姑姑一定会结婚的,哪怕80岁也会结婚。”

关于李鸿章的孙女_外孙女婚姻

张茂渊和李开弟婚后共同度过了12年的时光。爱情可以迟到,但幸福不会缺席。在这段最后的岁月,他们二人的生活很简单,但很安详,是一种真正的白首偕老,一种真正的夕阳红,这才真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1991年6月,张茂渊带着微笑离开人间,享年90岁。他的爱人李开弟,则于1998年无憾而逝,享年100岁。也许在遥远的天堂,她们将再度相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12 16:04:15
下一篇 2022-05-12 16:07: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