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位于湖南长沙。1112121学校是直属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以及军队唯一入围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12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21959年,学院已经达到分建的条件后,学院校长向中央委员书写报告提出分建改建的提议。随后学院中的炮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分别迁移别地,并组建新的学院。131966年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69年爆发中苏“珍宝岛冲突”,学院因处于一线,为防止被敌人袭击,被要求前往三线办学,于是学院整体搬迁到长沙,创建长沙工学院。14131977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于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生。1516161999年,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入,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2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教学科研人员4000余人,两院院士17人,占地2972.66亩,设有6个学科门类,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和第六十三研究所,共计61个本科学历教育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校本部在长沙,内设学院分别在在南京,武汉,西安和合肥等地。拥有两院院士17人,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25317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校长、政治委员皆由陈赓担任。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并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18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1953年-1960年,学校为实现培养军事工程师的任务,将学院的系和专业,根据各军兵种兵器、装备建设的需求设置。13随着装备、兵器的发展,以及新兵种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对学院的系和专业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按照学科设置的系和专业。13

195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已经达到分建的条件,校长陈赓向中央委员书写报告,提出分建改建的提议。在得到中央委员的支持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并与武昌高级军械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随后炮兵工程学院又迁往南京(今南京理工大学);工兵工程系和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前者与长沙迁徙而来的工程兵学校合作,并建立工程兵工程学院,后又迁往南京,成为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学院的一部分;后者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后迁往北京,变为今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13

1961年8月,军事工程学院在原有部分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子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随后又成立了计算机系。1961年以后,学院的任务变为帮助国防研究机关培养尖端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人才和各军兵种所需的技术干部。131966年1月初,军事工程学院改为地方体制,归国防科委领导。19

长沙工学院时期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1966年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院后勤供给由总后勤部负责改为由地方政府负责,全院的军人集体转业。1413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哈尔滨工程学院因属于重工业区,处于第一线,为避免学院被敌人袭击,被中央军委要求内迁到三线办学。13

1970年3月,国防科委派出调研组负责学院分建、搬迁等工作,最后学院内迁到长沙,创建长沙工学院(今国防科技大学),归广州军区领导,同年八月变为湖南省革委会、省军区和七机部双重领导。20其中湖南省革委会、省军区主要负责学院的党政工作、行政管理、医疗卫生、生活供应等,七机部主要负责教条、科研、生产、经费等工作,后来将原子工程系也并入其中。20

1970年11月,广州军区派出韩凯亚、丁原昌为正副组长的60人工作团队,全面领导学院工作。20一个月后,经广州军区批准,“长沙工学院”公章得以启用后,学院设有机械、机电、电子三个系,以及火箭发动机、雷达、通讯等八个专业,和1个电子计算机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20

1971年11月,经国务院业务组和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批准科工委《关于长沙工学院、重庆工业大学任务的报告》,规定“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第二炮兵和湖南省地区的需要。”132021

1972年4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成立韩凯亚任党委书记、张文峰任党委副书记、原“哈军工”干部13人、广州军区工作组7人在内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总计20人。1973年8月广州军区工作组奉命撤出,学院的领导责任落到临时党委身上,一直持续到1979年2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的临时党委组成为止。20

在1973年7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同意,重庆工业大学迁回哈尔滨,与长沙工学院暂留在哈尔滨舰船工程系创建的船舶工程学院合并,组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军工二系(原子工程系)调回长沙工学院建制。从1974年1月到1975年5月,原子工程系的全部人员、器材、设备、营具,先后分批迁移到长沙,成为长沙工学院原子工程系。202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1977年1月,学院临时党委请求在国防科委恢复军事工程学院或者筹建国防科技大学,并在1978年8月向中共中央并国防科委呈送《关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意见的报告》12,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此批发文件,决定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516

1978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国家计委副主任张衍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李东野为政治委员,张文峰、曹鹤荪、周明鸂、孙本旺为副校长,董启强为副政治委员,恢复招收硕士生,10月时学院隶属国防科委领导,列入军队序列,执行兵团级权限。15

1979年4月21日,在钱学森先生的亲自指导下,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创建成立。231980年9月1日,学校临时党委决定恢复出版校报,将《工学》报改名为《国防科大报》。24

1984年9月2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通知,将国防科技大学列为14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241985年,学校设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后又先后获得了自行审批硕士学位资格、自行审批增列博导资格和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5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了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核心,国防科技大学为适应此阶段,并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组建了新的国防科技大学。26

新组建的国防科大

组建前身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长沙炮兵学院:长沙炮兵学院系总参谋部兵种部直属院校,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地面炮兵学校,1978年6月12日在长沙正式成立。1986年6月9日更名为长沙炮兵学院。27

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系总参谋部兵种部直属院校,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工程兵学校,1950年12月创建于江苏南京,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兼工兵学校,1952年9月,工兵学校与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分建。271955年10月,学校更名为工程兵学校,隶属军委工程兵领导,1960年9月改称第一工程兵学校。271969年8月停办。197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校在湖南长沙恢复重建,1986年6月更名为长沙工程兵学院。27

长沙政治学院:长沙政治学院隶属总政治部,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军政大学湖南分校,1949年9月创建于长沙271950年8月改名为中南军政大学第三分校,1951年4月改为第22步兵学校,1952年12月改编为第四政治干部学校,1954年10月重庆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并入改称第一政治学校,1961年10月组建政治学校。271969年2月19日中央军委办事组决定撤销政治学校。1973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学校原址组建铁道兵军政干部学校,1978年12月改为铁道兵学院。271983年4月改为干部文化学校,1986年6月改为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1992年8月并入南京政治学院改称南京政治学院长沙分院。271993年7月成立长沙政治学院。27

组建后的国防科大

1999年4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将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大军区级),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归中央军委建制,授予大军区级军旗一面。27

2003年江泽民主席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发出“为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为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11月1日,第15次全军院校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决定对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改革。21学校炮兵学院、政治学院被撤销。212004年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成立,增加学位授权点,实行学部制。25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重建的国防科技大学

2013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的号召。28

2017年,中央军委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的基础上,划入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25

学校规模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院系情况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共开设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和第六十三研究所,共计开设61个本科专业。217

学院专业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技术、量子信息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武器系统与工程、应用统计学29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30
电子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1
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2
智能科学学院无人装备工程、无人作战工程、导航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33
空天科学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导弹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4
以上为学校截止2023年官网公布的部分专业与学院对应情况,其余暂未公布,另学校于2024年及以后计划招生专业数量共计110个35

生长军官本科专业

学校生长军官本科招生专业按照国家和军队院校专业目录实施。36

数学类武器系统与工程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量子信息科学
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无人装备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导航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纳米材料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仿真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大数据工程运筹与任务规划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导弹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
外交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电指挥与工程气象技术与工程
大气科学外国语言文学(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越南语)信息对抗技术海洋技术军事海洋学
化学侦察情报(情报分析整编、图像判读)海洋信息工程应用统计学机械工程
通信工程侦察情报(网电情报分析)无人系统工程雷达工程目标工程
参考文献37

非军籍本科专业

学校无军籍本科学生将按照5个大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航空航天类、自动化类和大气科学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天河拔尖班)、理论与应用力学(航天力学拔尖班)等2个专业特色班招生。按照大类招生后的学生于第二学年春季学期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再选择具体专业。38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行计算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38
电子信息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8
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8
自动化类自动化(无人机方向)、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38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气象技术与工程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8

(天河拔尖班)

——
理论与应用力学38

(航天力学拔尖班)

——

师资概况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为4000余人,博士生导师439人,硕士生导师1287人,两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52人。25

荣誉称号姓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慈云桂、周兴铭、李崇银、于起峰、邓小刚、王怀民、李东旭、黎湘等39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凌永顺、赵伊君、陈火旺、高伯龙、卢锡城、宋君强、廖湘科、刘泽金、王振国、姚富强等39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建平、庄钊文、袁建民、邓小刚、胡德文、王怀民、王戟、肖侬、黎湘、窦勇、王雪松、陈小前、徐昕、孙明波、吕欣、李东升等40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罗亚中、李东升、王刚、周朴、徐平、戴佳钰、刘永祥、郭得科、孔明波、吕欣、徐凯、余同普、屈龙江、曾令李、刘新旺、侯臣平等41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晨曦、庄钊文、邓小刚、李效东、袁建民、袁乃昌、张育林、钟辉煌、王志英、郁文贤、王正明、张民选、胡德文、王振国、廖湘科等42

时家明、黎湘、王怀民、杨华、徐炜遐、戴一帆、刘卫东、卢凯、李清廉、王宏强、窦强、陈金宝、肖立权、王飞雪、梁剑寒、陈希、郭阳、丁猛、杨俊等42

国家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获得者庄钊文、张育林、龙兴武、宋君强、王振国、刘泽金、黎湘、廖湘科、徐炜遐、王飞雪、时家明、卢凯、陈金宝、杨华、吴庆波、王宏强、肖立权、窦强、陈小前、王雪松、梁剑寒、刘永祥、侯静等43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高伯龙、毛钧杰、邓小刚、李东旭、卢芳云、张维明、姚富强、胡以华、钟辉煌、唐国金、周志敏、廖湘科、刘光明、刘泽金、王振国、胡德文、黎湘、龙兴武、费建芳、姜秋喜、王飞雪等44
全国模范教师潘存云、李建平、沈树章45
全国优秀教师雷菁、谭跃进、殷建平、朱建民、徐仲坤、沙基昌、叶酉荪、邹鹏、祝宇辰、王兵山45
国家教学名师奖吴孟达、李承祖、邹逢兴45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2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类学科数8个,其中包含A+档学科数4个,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2获评B类学科8个,B+档6个、B档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46此外学校还有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
A类学科A+档学科: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6

A档学科: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6

A-档学科:机械工程46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军队政治工作学、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外国语言文学、力学、军队指挥学、光程工学、网络空间、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47234849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军兵种作战学、海洋科学等4850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个25,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实验设施。2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3个。51

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51数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1
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51机电工程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1
力学与航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1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实验教学中心51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
复杂环境光纤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51高可信操作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1
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1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52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52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52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52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52软件工程52
计算机网络52计算机体系结构52
计算机原理52模式识别52
系统工程原理52信号处理与系统52
大学物理5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2
工程技术训练52机械设计基础52
编译原理52操作系统52
计算机控制技术52工程制图基础52
精确制导新讲52机械创新设计52
数学建模——走向理性之路52国防与财富——安全和发展的历史选择52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大学英语综合52导弹总体设计导论52
大学英语写作52理论力学52
计算机原理52漫谈数学与军事5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52大学物理实验52
高等数学52通信原理5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2大学英语口语52
大学计算机基础5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航空制导弹药制导系统虚拟仿真实验51光纤激光相干合束虚拟仿真实验5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虚拟仿真综合实验51战机复合材料构件制备与损伤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1
助推滑翔导弹模块化设计与虚拟飞行仿真51超燃冲压发动机虚拟仿真实验51
虚拟风洞仿真实验51基于序列图像测量的质点与刚体运动学虚拟仿真实验51
反坦克武器装备机电系统虚拟仿真综合实验51航天器轨道原理及任务规划51

国际交流

截至2023年3月份,学校每年都会选派本科学员参加国际学术竞赛,优秀研究生赴国外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高水平会议。学校还通过多种形式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定期邀请外军代表团来访。2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图书馆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截至2023年,学校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分别坐落在一、三、四号院区,建筑总面积47000多平方米,阅览座位430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53

截至2023年3月份学校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370余万册(件),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500余种。建成了包括95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51个专题数据库或子库的数字图书馆。53

异地分馆

除此之外,学校图书馆还拥有四个异地分馆,分别是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信息通信学院图书馆,电子对抗学院图书馆,气象海洋学院图书馆。53

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馆藏图书总数为35万余册,年上架新书1.47万余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报纸共1178种,其中外文原版报刊99种;引进和自建各类数据库29个,收录1.1TB左右的视频资料,数字资源总量近40TB。建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2009年承担了全军立项的相关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建成学院研究生论文库、原版报告库等14个自建数据库。54

信息通信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5466平方米,阅览室共6个阅览室,阅览座位420个,馆藏纸质图书37万余册,侧重收藏政治、军事、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类图书,均引进中外文纸质期刊700种。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原生文献数据库)27个,引进公共数据库28个,电子期刊7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万余册,数字信息资源总量达到60TB。55

CALIS军校中心

CALIS军队院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简称CALIS军校中心,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负责承建,截至2023年3月有成员馆34家,主要是资源共享和服务共享。53

学术期刊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为双月刊,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是唯一被EI收录的、军队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它的内容主要是刊登航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数学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期刊被多种数据收录,获得多项荣誉或奖项。56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取得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天拓”系列微纳卫星、高能激光、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推动了“两弹一星”、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工程的发展。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励二等奖共76项。2

成果名称简介
“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是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项目,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该系统可以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共拥有天河一号、天河二号两代,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57

天河一号于2008年开始设计,2009年10月面向全社会开放,2010年安装在天津。由103台机柜组成,全系统包含6144个通用处理器(CPU)和5120个加速处理器(GPU),互联通信网络的单根线传输速率为10Gbps,能效为每瓦4.3亿次运算,与2009年6月公布的Top500(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名第一的美国“走鹃”(Road runner)相当57

天河二号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社会,与天河一号相比计算性能和计算密度均提升10倍以上,能效提升2倍,执行相同计算任务的耗电量为天河一号的三分之一。5859

因其峰值的计算速度为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以及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让天河二号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59

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天河二号连续第四次获得榜首;59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7年,国防科技大学空间仪器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杨俊带领团队启动了星间链路方案。团队对上千个技术细节进行研究,编纂了几十份设计报告后,提出了自主可控的系统方案。60

经过10年努力后,该团队研制了近百台套组网卫星星间链路载荷等设备,攻破了技术难关,并应用于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部卫星,使其能提供更精确的全球导航定位服务。60

因为北斗卫星需要通过星间链路,帮助航天器和航天器实现星间高精度测量和数据传输,才能更好地提供上述服务。60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项目于1994年由孙家栋、李祖洪、范本尧等人开始研究,共有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三代,分别在200年、2007年、2017年发射升空。61622020年7月,我国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60

“天拓”系列微纳卫星国防科技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纳星研究生创新基地”,以微纳卫星技术研究为引擎研究微纳卫星。63

2012年5月,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出了世界首颗单板纳星“天拓一号”,并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入轨后,成功开展了星载A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侦收、光学成像等多项科学试验,并为神舟九号飞船应急搜救提供了实时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63

2014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我国首颗采用视频成像体制的微卫星“天拓二号”,此微卫星能实现对动态运动过程的连续观测和跟踪,并获取观测区域的视频数据,为发展高分辨率视频成像卫星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资源普查、灾害监测、动态事件观测等方面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64

2015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天拓三号”,主要由6颗卫星组成的集群卫星,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飞卫星会与主星分离。主星“吕梁一号”采用了通用化多层板式微纳卫星体系结构,主要用于新型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接收、火灾监测等系列科学试验和新技术验证。65

从“天拓三号”分离的手机卫星“智能号”是国内首颗以商用智能手机主板和安卓操作系统为核心设计完成的卫星。另外,四颗“星尘号”飞卫星是国内首批飞卫星,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卫星之一。65

2016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的“天源一号”卫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几天后,“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获取了3种贮箱加注全过程的完整视频和相关试验数据,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成为了我国首个在轨加注实验卫星。66

2017年,国防科技大学与国际航天合作研制出“国防科大立方星”,该星是欧盟QB50计划中的一颗卫星,可用于对低热层大气的科学探测67

高能激光2021年,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高能激光技术团队的研究成果“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器(Low-Quantum-Defect Fiber Laser)”入选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原OSA)公布的2021年“全球光学重要进展”30项创新研究成果。68

“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器(Low-Quantum-Defect Fiber Laser)”是中国2021年科研单位作为第一单位入选的三项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国防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的成果首次入选。68

“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器(Low-Quantum-Defect Fiber Laser)”突破了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输出功率提升的技术瓶颈,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121268

激光陀螺1975年,高伯龙加入国防科技学院激光陀螺研究室,在技术封锁、核心技术迟迟未能取得突破,全国十几家单位多次尝试被迫放弃的情况下,高伯龙任然决定专研激光陀螺。69

1978年,高伯龙经过努力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激光陀螺实验室原理样机,解决了大量理论和技术问题,为进一步研制、生产激光陀螺奠定基础。69

随后,国防科技学院研制出了70型激光陀螺以及120型激光陀螺,前者适用于航天、航海、航空等方面;后者突破了激光陀螺谐振腔低损耗操控、锁区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适用于长航时导航、高精度定位定向等领域7071

磁浮列车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技术”源于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中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2016年正式启动,是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承担的高速磁浮交通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成果。72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技术”攻克了十项核心关键技术,获发明专利数十项,解决了高速磁浮列车在重载、高速、复杂工况下“浮得起、跑得稳、停得准”的难题,让国内也拥有了高速磁浮核心技术。73

该技术经过时速为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多代车验证,并通过国防科大高速磁浮试验线、上海同济大学嘉定试验线上长期试验考核后,突破了悬浮控制系统稳定性、适应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贡献了科大力量73

校园文化

校徽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徽为一个圆形,校徽主体由八一军徽构成,底部缀有学校的成立时间,周围以黄色打底印以学校名称,包含中文名和英文名。74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校训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厚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博学是办学治校的时代要求,厚德博学是实现强军兴国目标的根本途径。10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校歌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石祥 词

傅庚辰 曲

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带着哈军工的风采;

我们屹立在湘江之畔,重任在肩豪情满怀。

时代的号角,把我们召唤,

和平的目光,把我们期待,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精心培养一流的新兴人才。

我们向科学高峰攀登,拥抱崭新的世界,

我们勇于开拓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

向祖国交出合格的答卷,为军旗增添新的光彩,

忠于祖国,听党指挥,

忠于祖国,听党指挥,

我们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参考资料:10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截至2023年3月份,学校主要领导如下:

校长黎湘6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政委

国防科技大学地址,历史沿革组建前身

以上信息截止2023年6月15日

历任领导

姓名职务在职时间
陈赓院长、政治委员1952.07-1961.03
张衍院长1978.09-1983.12
张良起院长1983.12-1990.06
陈启智院长1990.06-1993.12
郭桂蓉院长1994.02-1996.07
温熙森院长1996.07-1999.06
李东野政治委员1979.02-1983.12
汪浩政治委员1983.12-1990.06
刘中山政治委员1990.06-1993.12
赵吉祥政治委员1994.02-1999.06
以上信息截止2023年6月15日16

知名校友

张柏楠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8
谢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8
孔金珠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的开发者之一,2019年获“最美退役军人”称号9
李剑川湖南中部创新集团董事长,在消防无人机、水上救援无人机、单兵便携察打一体反恐无人机等领域获得显著成绩,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军民融合与“产学研用”的创新发展,曾获中国无人机系统技术创新产品奖、中国无人机产业个人杰出贡献奖、世界无人机大会金狮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9
容易中国载人火箭总师,201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7576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3月

所获荣誉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77

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获得全军备战标兵单位荣誉称号。7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10-18 15:03:52
下一篇 2023-10-18 15:06: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