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全诗_创作背景赏析

今天是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

一千三百零五年前的今天,一个漂在长安的年轻人,也随着节日习俗,登高望远,怀念家乡亲人。

从十五岁来长安,江湖水深,人情冷暖,三年来,万般滋味尝个遍,如今登高遥望故乡,不禁感慨万端,吟诗一首: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便是王维的成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年他十七岁。

第一句,一个“独”字,两个“异”字,一下子把漂泊在外的游子孤独形容殆尽。第二句,着一“倍”字,使佳节思亲的感情浓上加浓。

接下来,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过来,从对方开始着墨: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祈福,觉得少了我而惋惜、思念。以对方的登高欢聚,写自己的孤单思念。

前两句起调高,分量足,用情浓;后两句承接的妙,转换的妙,收束的妙。

全诗字法句法章法,无疑不妙,“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诗境浅说续编》)。

十七岁的王维自己也没有想到,九月九日登高祈福,真的灵验了,这首诗一不小心竟火遍长安城,并得到京城文艺圈的疯狂点赞,也使自己从此时来运转。

故事,是这样的。唐开元元年,十五岁的王维带着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长安当“京漂”,谋划科考,追求功名。唐朝的规矩,科举考试要先行“温卷”“行卷”,也就说要拿着自己的作品找权威人士当推荐人。

虽然王家是贵族,世代为官,在京城也有不少人脉,但王维在京城跌跌撞撞漂了三年,也只是混个脸熟,没有找到“硬人”。前途渺茫,孤苦难捱之时,不料这首诗给自己引出一位贵人。

这位贵人便是皇帝李隆基的弟弟、岐王李隆范。

这个李隆范,很有些来头。他本来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老爹李旦第一次当皇帝时,他被封为郑王,后又改封卫王。他老爹被武则天胁迫让位后,他又被封为巴陵君王。公元710年,他的三哥李隆基联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他老爹又复位唐睿宗,他就又封为岐王。

公元712年,他的三哥李隆基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因争权夺利又开始二次宫廷政变,李隆范积极参与支持三哥李隆基,并在诛杀萧至忠、窦怀贞等要人中立了大功,加封太子少师。还当过绛州、郑州、岐州的刺史。为规避玄宗皇帝的尊讳,他改名李范。

岐王是皇帝唐玄宗的亲弟弟,又是参与政变的功臣,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但李范自幼热爱文艺,喜好风雅,还热衷于收藏书画。常常在岐王府举办沙龙或者帕蒂,身边团结了大批文人雅士,大有文坛盟主的意思。《旧唐书》记载“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

从蒲州来到长安的王维,自然要想尽办法去拜“岐王”这个大码头的。但岐王身边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各色人等,哪能是你想见就能见得到的?

在长安苦等苦熬了三年,不知道碰了多少次岐王府门房仆人的冷钉子,也没有踏进岐王府。

直到这次这首诗引起岐王注意,才算终于踏进岐王府的门槛。

岐王见到王维。一看身世,哇,太原王家,五大贵族之一;一看风度,彬彬有礼,潇洒俊美;一看诗歌,意境高远,别有韵味;一听琵琶演奏,声情并茂,技法纯熟;一看绘画,远山近水,如在眼前。岐王大有相见恨晚之慨,连忙让仆人看座,待为上宾。

从此,王维就成了“岐王宅里寻常见”的常客,就连岐王出去游玩或者奉旨出去避暑,也不忘带着王维。

王维,自己有才,又有贵人加持,从此一路开挂,于唐开元九年,二十一岁进士及第,而且还是个状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6-24 08:53:42
下一篇 2023-06-24 08:58: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