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很多家长觉得都知道,让孩子多读书是对孩子有好处的,但具体有什么好处,却怎么也回答不上来。这种现象就会造成家长盲目的让孩子去进行阅读,来了解一下家长如何帮孩子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吧。

首先,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能在平时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拿到。我们培养孩子对绘本的喜爱,培养阅读习惯,大人自己也要尽量有阅读的习惯,放下手机,关上电视,家庭的阅读氛围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如果家长能读懂,就要体现出家长自己好像特别感兴趣的看,一边翻页一边用夸张的语气自己给自己讲。这时家长要表现出自己趣味盎然,孩子就会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听故事的。
如果家长不懂英语,可以先给孩子放绘本的音频或视频,这也是一个引起孩子兴趣的很好的方式,先音频或视频再回到书面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
2如何培养孩子英语阅读兴趣
帮助孩子设定一个日常流程
家长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段,每天的这个时候是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孩子必须放下手中一切拿起书读。很多美国的家长喜欢利用睡觉前的时间来作为读故事时间:洗澡,刷牙,读书,睡觉,这就是个阅读流程。
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可以从一分钟开始,每天逐渐加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阅读定力表(reading stamina chart),记录每天孩子阅读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阅读时间的增长有个直观的认识,如果孩子能坚持一定的时间静下来读书,那么可以有个小小的奖励。一般来说每天要有至少十五分钟的阅读时间。
为孩子设计打造一个读书小天地
美国老师特别注重在教室里打造一个能够吸引孩子阅读的区域,这小小的一片天地有很多文章可作。有老师把一个浴缸搬到教室里的,有放沙发的,有搭帐篷的,为的就是让孩子们能有一个专属的阅读区域。不难想象等孩子看见了这样装饰一新的读书角,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躺在里面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不拘泥于阅读的形式
为了提高孩子阅读对兴趣,家长可以尝试不一样的阅读方式。比如穿睡衣读书,喝热巧克力读书,听音乐读书,扮演角色读书等等。我在教一年级时有一次学校组织读书狂欢日,所有孩子都从自家带沙滩毛毯,晒太阳的装备和几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到学校来,午饭后的全校都拿出这些装备铺在教室的地上然后大家读书一小时,我还在教室里播放海滩边的音频,营造出海滩边听浪花海鸥的读书氛围。整个过程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给孩子权利选择感兴趣的书籍
让孩子读他喜欢的书,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渐介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最终做到帮助孩子找到最感兴趣的书籍,一定不要逼迫孩子去阅读什么指定书单,让孩子享受阅读。对“闲书”应该包容,什么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漫画、百科书都让孩子尝试,只要孩子想读就支持。
鼓励孩子分享读书的体会和心得
给孩子机会说说自己读过的书,有条件的话可以几个孩子一起组织小小的读书交流会,可以每个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分享好书大家一起读。
阅读不仅仅是读纸质书
阅读应该是多样的,读马路边的标识,读产品介绍书,读地图,读广告,都是阅读。如果孩子选择用电子设备读书,听音频书籍,或者阅读网上的书籍文章都是应该是被接受的。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去接触不一样的阅读媒介和阅读材料。

3孩子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处
批判性思维
英语阅读文章与中文阅读文章的区别,英语阅读文章多以批判性思维为主,中文阅读文章却以故事性描述见长。
从语源上说,“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按维基百科的定义: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 即“对事实的客观分析以形成判断”。
批判性思维最初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导师苏格拉底(Socrates),后经他的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扬光大,从而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我们阅读英文原版作品,就是为了吸收西方思想的精华——哲学,而想要真正理解西方哲学,就必须清楚其思想根源,即批判性思维。
质疑权威
东方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是相信权威。
体现在家庭教育里,就是父母拥有的权威,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命令,所以,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学校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永远是对的,这也是填鸭式教育盛行的文化土壤。记得以前,如果有学生质疑我的授课内容的时候,我就会条件反射般地予以否认。现在,我已经非常成熟了,很少再犯连学生都能听出来的低级错误,即使有的时候出现口误,我也会大大方方地说一句:“Sorry. ” 敢于承认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的“标准答案”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忧的时候,甚至为了凑答案,而不能进行发散性思维,不去思考更多的解题方法。
在阅读英语作品的时候,我学会了用质疑的眼光来看待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盲目接受书中的观点或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阅读就是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使孩子的在独立探索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
关于学外语,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 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
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而一种语言就代表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单一语言环境下,思维容易形成定势。
因为过去的经验,经常使我们形成一些固定的想法,并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未来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虽然为我们节省处理日常事务的时间,但同时也禁锢了我们的创造性。
外语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是能够带孩子见到更广博世界的捷径。
通过英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感受其他民族表达方式,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在吸收儒家思想精华的同时,还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学会创新思维。任何一个行业的创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变革。首先,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然后再通过跨界整合,进行微创新。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础。
国际视野
阅读英语资料,目的不仅仅是扩大世界地理知识,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宽了国际视野,学会用全球化视角来说看待问题,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出生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国际化竞争力,从小胸怀大志,未来走得会更遥远。
增广见闻
坚持英文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增广见闻,扩大课外知识。
学校书本上的信息毕竟有限,一个学期四、五个月时间,只阅读了十几篇文章,朗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英语阅读的广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词汇量,而词汇量,有影响一个人的阅读深度。朗读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而表达能力,又是一个人情商的表现形式之一。
阅读不但可以扩展孩子的人生广度,还能延伸孩子人生的深度。通过英文阅读,不断修心,“越读,越明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