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和人类社会问题的学科,它帮助人类追寻过去、理解自身、传承文明,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进程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双驾马车,二者互相融合、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

然而,对于理工科高校而言,人文社科类学科常常存在发展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规划设计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文、理、工多学科综合发展。因此,理工科高校亟需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从而提升大学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本研究以天津大学1998—2019年期间发表在CSSCI期刊的8775篇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为例,运用多种文献计量方法,从发文数量、学科分布、学院分布、研究主题、关键词词频与共现等方面梳理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的发展现状,挖掘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的发展特色,总结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经验,从而助力天津大学的综合性大学建设。

本文信息

霍宝锋,叶雨潇,何 欢,刘若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以天津大学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1-16.

01 研究发现

(1)天津大学C刊论文的年度发文数量呈现先增加稍下降后平稳发展的趋势。

本研究首先按年份对1998年至2019年22年间天津大学的C刊发文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以2008年为界,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类CSSCI科研成果经历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2008年,随着天津大学对人文社科类学科的不断重视,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类的发文量表现为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并于2008年达到峰值,共发文767篇。第二阶段是2008—2019年,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类的发文数量总体呈阶梯状下降的趋势。作者认为,这一趋势的变化与天津大学逐渐与国际接轨有关。一方面,国家层面不断引领双一流高校国际化建设;另一方面,天津大学也在扎实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提升科研国际竞争力。因此,本研究在图1列出了天津大学近十年来在SSCI/AHCI的发文量,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天津大学越来越多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总体来看,天津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稳步提升,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1 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2)天津大学C刊论文的学科分布有所侧重,各个学科和各个学院发文数量不均衡。

基于CSSCI的期刊学科门类,本研究对论文进行了学科分布分析。图2的结果表明,天津大学1998—2019年期间被收录的8775篇人文社科类论文主要分布在22个学科。收录量排名前三的学科分别是管理学2508篇;经济学2333篇;教育学957篇。从论文数量来看,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论文数量遥遥领先,发文数量均超过2000篇,占论文收录总量的54.55%,同时,教育学、人文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学、艺术学、政治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学科发文势头较好,而其他学科如宗教学、考古学发文数量较少。这反映了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特色明显,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优势学科发展较为突出。

同时,从各个学院发文量来看(如图3),管理与经济学部、教育学院和建筑学院的发文数量排名前三。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法学院、科研中心发文较多。工科院系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等也在CSSCI期刊发表文章,并与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建筑学、法学等学科开展跨学科交叉学术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2 天津大学人文社科CSSCI科研成果在各个学科的发文量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3 天津大学各个学院系所发表论文数量

(3)各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所覆盖的学科领域较为丰富,跨学科交叉研究较为普遍。

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工程创新科技成果的突破大多源于学科交叉。交叉与融合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科技创新要不断突破固有的知识体系边界,朝着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发展优势学科、新兴学科的突破口,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天津大学各学院论文的多学科分布情况,从中梳理出跨学科、跨学院交叉的合作研究趋势。各学院发文所涉及的学科分布情况。根据图4所示,各学院论文分布于多个学科,表明多学科交叉情况的普遍性。

其中,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系中,管理与经济学部和建筑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涉及20个相关学科;教育学院涉及18个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涉及15个学科;法学院涉及13个学科。同时,天津大学理工科院系与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交叉比较频繁。例如,环境学院共在7个人文社科类学科发文;建工学院共在12个人文社科类学科发文;机械学院共在8个人文社科类学科发文。此外,建筑学院作为天津大学的特色学院,其发文领域涵盖了人文经济地理、艺术学、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历史学、文学等20个人文社科类学科。天津大学经管学部和建筑学院在人文社科类的发文涵盖学科领域多,学科交叉特色明显、经验丰富,对其他学院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4 各个学院发表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量

(4)跨学院及校政企之间合作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贯彻与落实。

通过进一步梳理学院之间的合作情况发现,有400余篇论文属于天津大学内部不同学院之间合作发表。例如,2016年天津大学图书馆和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合作发表《基于地球环境科学的自然指数期刊科学计量分析》。同时,理工科院系与人文社科相关院系之间也有丰富的合作研究,特别是建筑学院与环境学院;经管学部与机械学院、智算学部;法学院与环境学院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研究关系。

特别地,除少量文献以天津大学为唯一发文单位,大多数文献都为天津大学与校外单位合作发文,这些校外单位包括其他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例如,2016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市委党校哲学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方合作发文《改进A-U模型视角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天津大学校内不同学院之间合作发文,以及天津大学与其他校外单位合作发文的普遍性,表明了天津大学人文社科类研究重视外部交流合作,强调合作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创新与进步。

(5)通过关键词频统计与共线分析梳理出天大学者们的核心关注问题与重点研究对象。

为明晰天津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方向与关注热点,本研究对各个学科进行关键词频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用Bibexcel和Pajek软件进行关键词频进行共线分析。总体来看,各项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学科交叉来看,天津大学人文社科与学校优势或特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了经济学+环境科学、法学+环境科学、管理学+机械技术、管理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筑学+计算机技术等研究模式。二是从研究主题来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内容紧跟时代主题。人文社科类研究始终关注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发展问题,围绕地方政府、天津市、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长期关注工程管理、金融证券、企业管理、高等教育等研究内容;重点关注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并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碳排放等特色研究方向上。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与转化、知识管理与共享、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健康养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三是从研究方法来看,以构建数学模型、使用DEA数据包络、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分析法以及面板数据等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主,注重构建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上是对天津大学近年来人文社科类研究热点的总结,可为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5 经济学领域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6 管理学发文关键词共现图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_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文量趋势

图7 教育学发文关键词共现图

02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天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经验对理工科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本研究提出了理工科高校发展人文社科的对策建议:首先,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依托理工科高校的优势强项,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发展,加强文科学院与理工科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其次,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再次,人文社会科学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新社会发展现象的融合。最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理论性来看,本研究对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理论贡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等方法,洞察典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路径和研究热点,推进双一流建设规划稳步实施、小步快跑;二是从实践性来看,本研究为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经验,有助于同类型高校探索学科发展路径,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繁荣发展,支撑我国教育强国、教育兴国整体战略落地。

致谢: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刘倩倩、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硕士生涂维加、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本科生韩宜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杨露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05 10:18:48
下一篇 2023-03-05 10:21: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