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无不是因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出现,人们就会诸岛而居,从而建立起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文化交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作品记录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比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今天我们一起在古诗词里话沧海,去品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曹操写《观沧海》的时候,正当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过的位于如今北戴河的碣石山,登山望海,这首诗中,既描绘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拖志,心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

曹操 〔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意思是: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的古体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唐朝时我国封建王朝中的盛世,而唐玄宗在位时的“开元盛世”是盛世中的盛世。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任用的宰相有姚崇、张九龄等,后期由李林甫、杨国忠。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因为贪功冒进,导致损兵折将,宰相张九龄批示“杀无赦”。张九龄断定此人不杀,日后必定乱国。而唐玄宗则选择放了安禄山一马。没过多久,张九龄就被奸臣李林甫排挤出京城,贬为“荆州长史”,从此京中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张九龄被贬到荆州之后,一天晚上,他看到天空中一轮凄清的月亮,不由得想起远在广西韶光老家的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同一个月亮。

“海上生明月”这五个字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有一种雄浑阔达的气象。张九龄这句的“天涯共此时”与南宋的文学家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亮的名句,表达的意思也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体裁,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它们各有妙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中的“情人”指的是多情之人。说的就是张九龄自己。“竟夕”就是通宵。这两句意思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以至于彻夜难眠,不由得埋怨长夜漫漫。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意思是: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我披衣徘徊着感觉到夜露寒凉。熄掉蜡烛依然感觉得到月光的美,说明这是一个月明之夜,应该是在农历十五前后。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我又能怎样把它送给你呢?还是睡吧,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相聚。这首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是让人觉得余音袅袅,回味不已。

3、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有名的散文家,不以诗作闻名。但是下面这首曾巩在海边高楼上欣赏暴风雨来临的小诗,即便放在宋诗的佳作里也是毫不逊色。

《西楼》

曾巩 〔宋代〕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曾巩在海边高楼上欣赏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这两句的意思是:海上巨浪滔天,像云彩一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切地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鸣般的雷声。这描写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风雨雷电,因为在海边,加上了滔天的海浪,更是显得气场宏达。

“朱楼四面钩疏箔”这里的“朱楼”指的是四面华美的楼阁,也就是这首诗题目中的“西楼”。“疏箔”就是稀疏的竹帘,西楼处在海山之间,视野开阔,诗人把楼阁四面挂的竹帘用钩子卷起。按照常理,风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人们只会将帘子垂下来,用来遮挡风雨,而不会像诗人一样将帘子挂起来。“卧看千山急雨来”解答了诗人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曾巩像静静地躺下,欣赏那暴风雨到来时大海的壮阔,欣赏那暴风雨中群山的风采。

读完这首诗,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曾巩所描绘的美学境界,也能感受到他力求上进,有所作为的境界。

4、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是我国的四大海域,在东海的西北部,滚滚长江从大陆倾泻而来,浑浊的泥沙水向海中尽情的扩展。东海中央海域由于黑潮和长江泥沙的共同作用,海水是一片青绿色,散布在海面上成千上百的岛屿、曲折的海岸、高耸的悬崖,这一切都把东海打扮的分外妖娆。下面是唐朝诗人汪遵写的一首怀古诗《咏东海》。

《咏东海》

汪遵 〔唐代〕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在这首诗里,汪遵提到了徐福东渡的故事。徐福是在秦始皇的命令下两次东渡,带着三千名童男童女、工匠、技师、谷物等到达了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并且第二次东渡时一去不回。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这里的“花颜”就是徐福东渡时所带的三千名童男童女。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年徐福带着三千名童男童女踏浪东渡,竟然带着他们不回来了。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这里的“武陵滩”指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汪遵想表达的同样是“避世”,徐福采用的是蒙骗移民的手段才达到目的,不像桃花源中的隐士一样,自然而然地归隐。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春天,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了风涛之险。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清照做了一个跟大海有关的梦,在梦中她摆脱了尘世的羁绊,任凭自己的思想乘风驾云,直上九霄。她用词作记录下了自己的梦境,也为我们留下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千古名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是一首记梦词,也是李清照唯一一首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有些消沉愁苦,而这首却是个例外。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开篇就写了见到天海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云涛滚滚,小雾蒙蒙,冲破这一切之后,又见到了星河流转,千帆竞渡。已不知何处是天上,何处是人间。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三句是说: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它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可有归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是李清照对天帝的回答。意思是:我告诉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可我还没有到达。即使我饱读诗书惊人的句子,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李清照在梦中到了天国,见到了天帝,天帝对她关怀备至。可是现实中,国土沦丧,南宋皇帝置百姓于水火,只顾自己南逃。李清照南渡避难以来,尝尽了人世间的冷暖,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和温暖。现实中不能得到,只有将它寄托在梦境中了。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在展翅高飞,风啊,千万不要停息,快将我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这首词上阙说到“闻天语”,在这里李清照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也是历代帝王的求仙之所。在一问一答中,李清照把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通过这首词我们仿佛看到了李清照那颗想挣脱俗世的灵魂,正如庄子笔下那只由鲲而化身大鹏,振翅高飞于九天之上。

6、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意思_中华民族与大海之间的历史与文化

“漂洋过海”有时是为了一段感情,有时是为了求学。比如说留学生们。其实“留学生”这个词在唐朝就出现了,这是日本人用汉字创造出来的。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我国学习文化,这其中就有从小就酷爱中国文化的19岁的阿倍仲麻吕。遣唐使团在大海中航行了半年多终于到达了大唐。没多久,阿倍仲麻吕就进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而这其中又只有少数优胜者才有可能出仕任官。阿倍仲麻吕聪慧好学。学习毕业后,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了进士。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晁衡。一个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考取功名,也说明,当时大唐王朝的开放和包容。

晁衡在日本时就已经有了对唐诗的研究。来到大唐后,他写诗的水平就更得到了提升。再加上他性格豪爽,结交了很多当时的大诗人,比如李白、王维等等。他们经常一起泛舟游玩,谈古论今,品鉴诗文。晁衡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在中国做官、娶妻、生子。他做过唐玄宗的秘书,太子的老师。

唐天宝十二年,五十六岁的晁衡以唐朝的日本使节的身份回国探亲。晁衡是跟鉴真一起坐船回日本的。临行前,唐玄宗、王维等人都作诗送别,其中以王维的一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写得最为感人。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唐代〕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这首诗的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你家住在那孤岛之中。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这首诗饱含着王维对晁衡浓浓的友情。其实这次晁衡并没有回到日本,他们当时一共有四艘船,船队在大海里遇到了风暴。不幸的是,晁衡乘坐的那艘船触礁了,与其他的船只失去了联系,被风暴吹到了越南海岸。据说,全船一百七十多人,绝大多数被当地人杀害了,当时有谣传说晁衡也遇难了。李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难过,还写了一首诗来纪念晁衡,索性的是晁衡十几个人死里逃生,历经千难万险又回到了长安。晁衡就这样又在长安生活了11年。最后官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被封为北海郡开国公。72岁的时候,他在长安逝世。

阿倍仲麻吕与大唐的故事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古典诗词中关于“海”的诗词还有很多,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等,都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名作,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9-05 14:37:06
下一篇 2022-09-05 14:40: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