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托孤,顾名思义,一般是指皇帝将年幼的接班人托付给大臣辅佐。这是对皇帝一生的最后考验。托得好了,江山延续,托孤失败,改朝换代。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历史上托孤发生很多次,实话实说,结局好的托孤凤毛麟角。而大多数的托孤,都出现了偏差,今天本文分析两个托孤,虽然和老皇帝的初衷都有偏差,但一个有惊无险,另一个却改朝换代,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而同样的,我不只是讲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而是通过托孤这件事来分析皇帝的水平,如何观人,识人,如何制衡,给大家一些启发。

这次说的是在两汉三国时期,汉武帝托孤为何有惊无险,而魏明帝曹叡托孤却改朝换代。

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何正确托孤呢?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传位最重要的是继承人血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传位,尤其是传位给幼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幼主的聪明吗?是幼主的德行吗?都不是。是幼主的合法性。而什么能证明他的合法性?是血统,是无可争辩的血统。

古代家天下,皇位在开国大帝的子孙中一代代流传,他们靠的不是别的,就是血统。这是幼主执政权力的来源。失掉这个,幼主毫无权威。其他的聪明与否,只是附加项,再说了,一个几岁的小孩子,除了天纵奇才的一两个,其余年纪不大,也看不出什么。

汉武帝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到位。

1、刘弗陵真的是尧转世身吗?

汉武帝晚年玩脱了,搞掉了自己法定继承人太子刘据。而他钟意的小儿子刘弗陵又太小,怎么办?只能托孤。

但在托孤前,汉武帝可是没少给小儿子操心,操什么心?血统的合法性+天命所归。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我们看看刘弗陵,他老妈怀孕的时候就开始造势了。怀了14个月。和当年尧一样,显然,这种突破人类生物学常识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但是,汉武帝就是愿意为她背书,给她修建了尧母门,旗帜鲜明地为她站台。不管这是不是他为废除太子刘据做出的暗示,刘弗陵从小就被笼罩上了不凡的神秘色彩。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

而长大一点后,汉武帝又经常说刘弗陵像他。这点被明确记载在汉书中,大家不要搞错因果关系:是汉武帝决心立刘弗陵后,才用了这些造势的手段。而不是这些手段促成了汉武帝立刘弗陵。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而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给刘弗陵血统之外,增加上一层天命的罩衣,让其成为接班人更为名正言顺。

2、刘弗陵血统不具有唯一性,怎么办?杀啊。

而即使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汉武帝还是不放心。因为刘弗陵血统不具备唯一性——除了废太子刘据,还有一群野心勃勃的儿子虎视眈眈。对此,汉武帝进行了无情打击: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太子刘据死后,皇三子刘旦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

皇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未被立储。

皇五子刘髆系李夫人所生,李广利的外甥。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谋划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经过这么一番整顿,刘弗陵终于具备了血统的唯一性,再加上汉武帝营造的天命所归,都是为了增加刘弗陵的威望。为了八岁的刘弗陵能坐稳帝位,汉武帝可谓操碎了心。

3、坑娃的曹叡,把曹芳害惨了

对比汉武帝,魏明帝曹叡在托孤上可谓一言难尽。

曹叡,其实是曹魏的掘墓人。他至少要为高平陵之变负上一大半责任。他在任上虽然取得了西拒诸葛,南压东吴,北平辽东的战果。但他对内大兴土木,对外频繁征战,民力衰竭。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一个帝国的根基。根基是什么?是他没有儿子。所以只能选择曹芳作为养子。没有儿子,养子继位也就罢了,还是一位来历不明的养子。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再次强调:皇位传递,什么最重要?血统最重要。皇帝年纪小不怕,血脉要纯正。这位曹芳,连亲生父亲都没人知道,魏书记载: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你要不就直接说是亲生儿子,你已经说是养子,连父亲是谁都不说,这对这个孩子的未来是致命的——大家对他没有敬畏感。他也无法得到曹氏亲生父亲一脉的支持。

作为后来人,我们都清楚曹叡的小心思,无非怕太子大了将来来一出明世宗嘉靖一样认亲爹的大戏,把他这个干爹牌位挤出太庙。但这种可能概率不大不说,现实是曹家的帝位完全没他想象地那么牢固。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笑而不语的嘉靖帝

一个小孩子,登上帝位最大的依靠是什么?是血统。这也是他日后亲征的合法性根源。但曹芳血脉不明,从法理来说,其他曹丕的孙子都不弱于他的血脉。他们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后面无论是曹爽、司马懿、司马师都对这个皇帝毫无敬畏感,不得不说,根子在曹叡这里。

二、太后是皇帝的支持者也是制约者

托孤另一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谁?是老皇帝的妻子,新皇帝的太后。

1、汉武帝给了刘弗陵豪华配置却夺走了他的母亲

汉武帝为什么苦心孤诣地给刘弗陵加上这么多光环,就是因为他要去掉刘弗陵最有力的辅助——钩弋夫人。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因为刘弗陵没有母亲的帮助,所以才会给他额外扫清障碍,给他增加天命光环。而为什么要去掉这个幼主的最佳辅助?因为太后是一把双刃剑,在皇帝年幼时,太后是皇帝的最佳支撑者,因为二者利益一致,而在皇帝长大后,太后又是皇帝的制约者,因为在权力这杯毒酒前,哪怕是母子之情也要让位于权欲。

汉武帝自己就吃够了这个苦。他老妈王太后、他奶奶窦太后,哪个不是手握大权不肯放手,汉武帝自己争了十几年才真正亲政,自然不愿意让刘弗陵再吃一遍苦。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任何人做决策,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出的经验。汉武帝的经验就是——干掉将来可能会碍事的太后,宁可将权力托付给心腹大臣暂管。

2、苦命的曹芳没法从太后那里得到支持

而曹叡的情况和汉武帝截然不同。曹芳是养子。养子的第二大隐患——皇后不支持。

这个小皇帝,本身没有血统的支持。那么太后的存在就更加重要了。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如果想真的好好养,做个好养子,应该给皇后养大,让皇后在哺育过程中建立感情,这样,曹叡死后,孤儿寡母团结一起,加上郭皇后,出身河西大族,还是能给皇帝一些支撑的。

但显然在魏书中没看到任何记载,曹叡好像完全没料到自己会那么早死,曹芳也是在病危当天匆忙册立为皇太子,旋即曹叡病故,曹芳继位。

曹芳和郭太后,名义上是母子。实际上,也只是点头之交的同事罢了。从后面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轻易请动郭太后的诏书就知道,郭太后,实在对曹芳没啥感情,

否则当时曹芳还在曹爽手中啊。太后要考虑到曹芳的安危就不会或者不会马上发出这种要命的诏书。

果然,随后几年,司马师废曹芳时,由于曹芳血脉不明,恪守礼数的世家没什么反抗,而郭太后更是充当了工具人,而是下旨指出曹芳失德,然后曹芳被以太后名义废除。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几次曹芳的关键时刻,看不出郭太后丝毫伸出援手的想法,这对母子,感情如何可想而知。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太后本身也受到了胁迫,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可是,在曹芳被废后,立谁为新皇帝时,这位郭太后可是直接和司马师对着干,鲜明地否决了他的意见,原因只有一条——触及到她的核心利益。如果是叔叔彭城王当了皇帝,那太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选曹髦这个侄子辈当皇帝,那么她就还是太后。

可见,郭太后并不缺乏对抗司马家的勇气,只是看是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而已。而曹芳,显然不被郭太后当作自己人。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郭皇后为何选曹髦?

师又使使者请玺绶于太后。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皇帝当永绝嗣乎?高贵乡公,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

试想,如果曹芳从小被郭太后抚养长大,那么母子感情甚好,他的皇帝之路有太后扶持,不会那么艰难吧?

三、如何挑选一个放心的辅政大臣?

无论是汉武帝还是魏明帝,都把辅政大臣看得非常重要。的确,一个好的辅政班底是保证皇权过渡的最好保障。

这也是保证托孤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1、汉武帝为何选中霍光托孤?

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精心挑选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这套黄金班底,共同辅佐少主。而事实上,这套班底的核心人物——霍光,也是出色完成了任务,哪怕中间出了很大偏差——其实霍光辅佐了3任皇帝,在霍光人生的后十几年,就是大汉事实上的皇帝了,那么是什么制约了霍光没有造反呢?

谈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汉武帝的观人之术。

霍光在被汉武帝发掘前,除了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外,没有什么特长。仿佛默默无闻,但汉武帝为什么就托孤给他呢?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史书记载: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霍光这个人,二十余年从未犯过错。这说明什么?有人说谨慎,这肯定没错,但如果不是霍光将国家法律和宫廷戒律已经融入到骨子里,他是不可能做到二十多年不犯错的。

这解释了霍光的一个本性——守规矩

当年刚入宫廷,默默无闻当差几十年的霍光有一个旁人所不能及的本事:他上朝的时候,每一步的大小,每次朝会的站位,从进殿门到自己的占位走的步数,都是一样的。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这也反过来说明了霍光的这个本质——一举一动,莫不合规矩

霍光守的规矩谁制定的?汉武帝啊。这就是汉武帝挑选霍光挑大梁的根本原因。

如何保证辅政大臣的质量?抓住核心人员即可。如何保证核心人员的忠心?找一个守规矩,把这种观念刻在骨子里的人即可。这就是汉武帝观人的不传之秘。

2、霍光的本性导致他不可能背叛大汉

我们看到,霍光面临了三次机会,辅佐了三位皇帝,他始终恪守守规矩这条本质。

汉昭帝和霍光配合默契,成功稳住了几乎快被汉武帝玩废地基本盘。经过他们十几年的努力,汉朝大大恢复元气,“百姓充实,四夷宾服”。霍光很好地尽到了辅政大臣的职责。期间哪怕上官桀刘旦等人诬陷他,手握兵权的他也没有走特殊流程反抗,而是将决定权交给了汉昭帝。

海昏侯时期,刘贺犯了很多错误和忌讳,霍光联合大臣废了他,这是对刘贺本人的背叛,但不是对汉朝的背叛。有人说臣子废皇帝也是守规矩吗?伊尹放逐太甲,这是有先例可循的。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到了汉宣帝时期,霍光大权在握,就是事实上的皇帝了,受权力欲的驱使,他也恋权,压制汉宣帝,但他始终迈不出造反这一步。为什么?除了种种外在因素制约,最重要的是霍光买不过内心的那道坎——他本身是最守规矩的,作为一个臣子,汉宣帝这位皇帝没有任何失职的地方,霍光不可能废掉他。而作为一个权臣,他如果篡位,那就是自己不遵守自己的规则。他守了一辈子规矩,规矩已经刻进他骨子里,成了他的本性,他无法自己做出不守规矩的行为。

可以说,霍光虽然权倾天下,但他其实从未从汉武帝的手掌心中逃脱。他一直活在汉武帝制定的规矩中,他一直在大汉掌控中。

3、曹叡的托孤过程让人无语至极

曹芳可能是最惨的托孤对象,作为太子血脉来历不明也就罢了,太后也和他关系一般,那么,总归是要安排一般靠谱的辅政大臣吧?可惜,也没有,曹爽其实是临时被顶上位的替补。

看看曹叡的托孤过程,简直让人无语。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曹叡最早的托孤对象是曹宇。最初的托孤方案,是拜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嘱咐后事。

但是夏侯献、曹肇和曹叡的宠臣刘放、孙资关系紧张,他俩可不敢让这二位成为辅政。

据说当时,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夏侯献和曹肇二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暗指刘、孙二人专权。刘放、孙资怕有后患,决心采取行动。

曹叡此时召曹宇托孤,曹宇性情恭顺温和,一开始按照套路先坚决推辞,此时君臣是通过刘放、孙资传话交流的。

曹叡让刘放、孙资进入卧室问道:“燕王真是如此说的吗?”刘放、孙资答道:“燕王实际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所以这样。”曹叡问:“谁可以承担?”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并且说:“应当召回司马懿参与。”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曹叡问:“曹爽能承担这件大事吗?”曹爽汗流满面,紧张得不能回答。刘放暗中踩他的脚,耳语说:“快说以死奉社稷。”

曹叡居然就这么听从刘放、孙资建议,打算任用曹爽、司马懿,不久想想不对劲,又下令停止先前的任命。刘放、孙资再次入见游说曹叡,曹叡再度听从他们的意见。刘放说:“最好亲自写下诏书。”曹叡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刘放随即上床,把着明帝的手勉强写下诏书,遂拿着出宫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的官职,不得在宫中滞留。”曹宇等流泪而出。

传位这么关键的大事,竟然提前没有和曹宇做好沟通,以致被小人从中作梗,最终的托孤方案和曹叡的初衷完全不符。真是让人无语。

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_  如何正确托孤

最终,托孤托出了临时上任的曹爽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这其实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曹芳本就先天不足,再碰上这么几位,被当作傀儡操控不是必然的结局吗?所以曹魏之亡,实亡于曹叡啊。

四、启发与反思

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一个皇帝,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阶段:登基、重大变故、交班。其中交班更是重中之重,看一个皇帝是否英明,看他交班交得如何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而我们现在人,很多重视一件事的开始,但其实结尾更重要。妥善的收尾是很考验一个人的水平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29 09:12:46
下一篇 2022-08-29 09:15: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