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怎么进行教皇选举的_简介选举过程历史表决模式

天主教怎么进行教皇选举的_简介选举过程历史表决模式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教宗选举

定义

罗马天主教会产生主教的方法

会议名称

秘密会议

类型

罗马主教的职务

教宗选举编辑

罗马天主教会产生主教的方法

教宗选举是罗马天主教会产生罗马主教的方法,罗马主教的职务被称为教宗。根据传统,由高级神职人员参加的秘密选举会议被叫做“秘密会议”(conclave)。该词来自拉丁语cum clavi (“拿着钥匙”)暗指选举进行期间所有的参选人都要被“关起来”。该隔离会议制度始于1274年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发布的政令。现在该选举在梵蒂冈宫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西斯廷小教堂进行。

目录

1简介2选举过程3历史

4选举人5表决模式

简介

编辑

天主教怎么进行教皇选举的_简介选举过程历史表决模式

教宗选举

自从1059年,枢机主教团(红衣主教团)就已开始作为惟一的个体参与选举教宗。早先,神职人员以及罗马人民都拥有参与权,更早的时代,世俗社会可以决定选择谁作为天主教教会的主教。教宗可以对选举规程做出规定;他们可以决定选举人组成,如果愿意也可以替换掉整个枢机团成员。但教宗是不允许直接指定他们的继承人的。

选举过程

编辑

超过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枢机们在教宗过逝两周内要到梵蒂冈开会。一般在他们商议很多天后,这组选举人中的一位主教将成为新教宗。新教宗是经由封闭选票民主选举产生(即所谓的三分之二多数+1票)。如果在30次投票之后没有主教得到三分之二多数,那么绝对多数当选。

历史

编辑

选举新教宗的程序已经持续了两千年了,类似近代的系统是在1274年第二次里昂大公会议后确立的。

选举人

编辑

最早的主教们似乎是由他们社团的创建者选择出的。后来,该方法在罗马和其他地方被以本地教区神职人员和世俗社会以及附近教区的主教选举所取代。真正的选举人是神职人员,但当时他们并不投票,而是根据公众舆论和大众拥护程度来选教宗(主教监督整个过程)。参选人会被提交在任命前以获得官方批准; 罗马人可以同意(或不同意)决定。选举过程透明度的缺乏经常导致教宗竞争或伪教宗的产生。

769年举行的拉特兰宫宗教大会上,理论上废止了罗马人民的投票权,到862年,在罗马的一次宗教大会又恢复了罗马贵族的选举权。1059年规则又发生了改变,教宗尼各老二世下诏宣布由枢机选举新教宗,枢机们在神职人员和世俗社会同意后才能行使职权。最高的枢机主教和枢机们会在召集枢机司铎和枢机助祭选举前进行第一次会议并讨论候选人。在1139年举行的拉特兰宫宗教大会取消了要求获得低级神职人员和世俗社会赞同的要求。

13世纪主教团降到只有7人,直到1587年, 教宗西斯都五世限制枢机主教团为70人(6名枢机主教, 50名枢机司铎以及14名枢机助祭)。但从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以来并未执行此限。1970年, 教宗保禄六世下诏规定超过80岁的枢机不能进行投票并且增加枢机团的人数上限至120人。但即使是这个限制也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超越。 117个教堂共有183名枢机年龄在80岁以下,他们也因此拥有选举权。

教宗的助手和三名选出的枢机主教必须损毁教宗的’所罗门之戒’和他的铅图章,以确保任何人都不能使用它们。

80岁以下的120名枢机主教有资格投票。他们需要至少三分之二和外加一票的票数通过新的教皇选举。

最后,当一名官员用一种特殊的化学燃料燃烧选票,从而使一股白色烟雾从教堂的烟囱冒出的时候,全世界就会知道梵蒂冈产生了一位新的教皇。如果梵蒂冈的官员使用其它的化学燃料制造黑色烟雾,则表明表决无效。

表决模式

编辑

新当选的教宗往往与其前任反差极大,此种倾向被意大利人形容为“在一个胖教宗之后便是一个瘦教宗”(After a fat pope, a lean pope)。过去的枢机们经常选举与任命他们的教宗迥异的人。有争议的一度为平民主义者却转趋保守的长寿教宗庇护九世(1846-1878年在位)继之以贵族气的和富有外交手腕的教宗利奥十三世(1878-1903年在位)。后者为出身下层,直率敢言的教宗庇护十世所继。与庇护十世的顽固的极端保守主义形成对照的是其后低调的温和主义的枢机贾科莫·基耶萨(Giacomo Cardinal della Chiesa),即教宗本笃十五世(1914-1922年在位),后者又和前图书馆员、登山家Achille Cardinal Ratti,即教宗庇护十一世(1922-1939年在位)相对照,后者以极似庇护十世的专制方式领导罗马天主教,也跟庇护十世有相同的脾气。庇护十一世在1939年被贵族化且颇懂内幕的教廷派,庇护十一世的国务卿,枢机尤格尼奥·佩斯里(Eugenio Cardinal Pacelli),即教宗庇护十二世(1939-1958年在位)继任。庇护十二世被视为20世纪在教宗职位上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也是熟谙内幕者;他家是罗马贵族后裔,他兄弟是为圣座服务的律师。庇护被出身下层,年事已高而受欢迎的,不拘礼节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1958-1963年在位)继位。在怯懦而聪颖且冷淡的庇护十二世与卑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普普通通的”(ordinary)好教宗若望(Good Pope John)之间的对比十分富有戏剧性,没有人比教宗若望本人对选举更为惊讶,他当选时兜里还揣着回程的火车票。

若望被证明是与其之前两位教宗迥异,并且更确切地说是与20世纪大多数教宗迥异。在短暂但富戏剧性的教宗任期内,他召开了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在教会内部导致了广泛的变化。其后惊奇若望(surprise John)的继任者是众望所归的枢机乔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1958年许多人都相信他将当选——此时已经身为枢机。像庇护十二世一样,蒙蒂尼即教宗保禄六世(1963-1978年在位)是一位教廷派。(他在1930和1940年代与佩斯里在教廷共事。)而教宗保禄六世的继任者(尽管时间短暂)是非教廷派的教宗若望·保禄一世(1978年在位),据称他不是作为富有经验的知内幕者或管理者,而是作为一位“朴实、虔诚之人”(simple,holy man)而被选中的。他依序被非意大利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78-2005年在位)所继,后者可以操多种语言。后来2005年他的继任者是极端明智的德国人,信理部(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部长(prefect),兼枢机团团长(Dean of the College of Cardinals),枢机若瑟·拉青格,教宗本笃十六世。他是第二位非意大利人以及自教宗亚德六世(一位民族上的德国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后属荷兰的领土上,故根据他的民族和公民身份他是一位德国人)以来首位德国的当选Pontiff(教宗,宗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27 15:02:17
下一篇 2022-08-27 15:04: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