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是什么意思_原文出处成语故事

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文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最早出自周礼,后来受到儒家始祖孔子的推崇。这里有一个典故。

据《论语。颜渊第十二章》: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成白话文,大致的意思就是: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告诉他:出门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传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这样来的,常常用来表达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的意思。然后逐渐流传至今的。

今天,我们经常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来指导处理我们的现代人际关系。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己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施于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我们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正面意义是很大的。

我所理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都是这样意思,直到读了一个故事。读完后,我认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面,重新理解了这句话的涵义。

故事出自《绘图三百喻》里的《勿施》,大致意思是:向文宣、习子舆两个人都是同时代天下的名儒,都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精华,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生的信条。他们二个人风义相期,但却从未谋面。

向文宣嗜酒如命,遇酒必喝,喝酒必醉,无酒不欢,但是却非常讨厌吃鱼;习子舆嗜鱼如命,没有鱼吃,粒米难进,可是非常讨厌喝酒。

有一次,习子舆游历到了向家,向文宣在桃园设宴招待。七盘八碗十二碟,菜品丰盛,但是,就是没有鱼。习子舆环顾桌面,举着筷子不知道夹哪个菜。这时,向文宣又举着酒杯劝酒,习子舆皱着眉头,按捺着不快没有当场发作,但是把酒偷偷地泼在地上。

三杯酒过后,习子舆开口问:这里离海那么近,怎么没有鱼?向文宣答到:鱼太多了。鲃鲈鲀鱿,青草鲂鲤、鲑鲥鲱鳀,各种鱼应有尽有,怎么说没有呢?习子舆问:可是酒席上怎么没有看见呢?向文宣答到:我讨厌鱼。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不敢拿鱼亵渎先生您啊。习子舆听后,没有说话。

后来,向文宣游历到了习家,习子舆在竹林设宴招待。也是七盘八碗十二碟,菜品十分丰盛,各种鱼品琳琅满目,但是,就是没有上酒。习子舆给向文宣抱拳,满脸堆笑的说:酒,是我非常讨厌的东西,“己所不欲”, ,不敢施于君子你;鱼,我的最爱,我所喜欢的,想与你一起享用。向文宣闻到鱼腥味,呕吐不止,挣扎着起来,扶着墙走了。

从此,这二个人再也没有来往。

故事可能是讽刺二位名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过于肤浅。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也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从正反两方面深刻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叶公好龙,不能泛泛而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己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别人。无论是“己所欲”。还是“己所不欲”都不能随便“施”即强加于别人,应该看看别人是“欲”还是“不欲”。 “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 “己所不欲,别人未必所不欲”,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别人。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落实到人际交往中,不能肤浅的像故事中的向文宣、习子舆两个人一样把这句话当做自私的“挡箭牌”。

现代人际关系交往中,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是最可贵的。也许这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现实意义。

我想,我终于深刻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深刻涵义,并享受着他千百年来闪耀的温暖人生的万丈光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是什么意思_原文出处成语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06 16:30:02
下一篇 2022-04-06 17:00: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