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存取款超10万需登记吗_超5万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个人存取款超10万需登记吗_超5万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个人现金存取作出新规定:自3月1日起,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该规定一出,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的网友认为,此举将给个人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带来麻烦;有的网友认为,这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权;还有网友表示支持这个决定,“只要行得正、走得直,手中钱来得光明正大,就不怕新规定。”

金融监管部门为何要出台此项新规?新规是否会给个人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造成很大不便?又是否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要出台新规?

根据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近日的解读,出台《办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

据悉,近年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跨境赌博、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仅2021年,公安机关就累计侦办电信诈骗案件37万余起,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犯罪分子利用现金匿名、难以追踪的特点,偏好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

面对这些电信诈骗行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洗钱风险管理,发现了不少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保护了人民群众资金安全。

如2021年9月,一对老年夫妇到郑州某银行取现9.5万元,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取款用途时,老人告知要买保健品。因担心老人受骗,工作人员反复劝说老人谨防受骗。期间,老大爷没带身份证无法取大额现金,称外面有保健品公司的人送他过来取钱,并坚持让保健品公司人员送他回家拿身份证。工作人员在大爷回家取身份证过程中,不停劝导、安抚老太太,并联系民警。最终,经过民警与工作人员的劝阻,为老人挽回9.5万元的经济损失。

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出现一些新挑战。为提升我国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管制度,加强反洗钱监管。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依法适当加强对现金存取款活动的管理,有利于防范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存取款会不会变得很麻烦?

那么,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来说,一旦金融机构执行个人现金存取款业务新规,会否影响居民正常存取款?个人存取款会不会变得很麻烦?

对此,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居民合法收入的存取业务在我国一直受到法律严格保。“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在《商业银行法》有明确规定,也是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金融机构执行相关规定不会影响个人正常的现金存取款业务,且业务便利程度亦不会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此外,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办法》相关规定总体上对个人办理现金业务影响较小。

据介绍,近年来,为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少金融机构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在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作了必要的了解和提示,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金融管理部门在研究起草《办法》时,将金融机构的相关实践做法进行了归纳统一,这也有利于保持各金融机构业务办理规范的一致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在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最少、必要原则去了解登记客户信息,不得增加客户负担。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等现金使用较多的群体,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服务,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防诈防骗和金融知识宣传。

个人隐私是否能得到保护?

尽管如此,个人办理5万元以上的现金存取款业务时,金融机构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还是涉及到了居民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有不少人担忧,这不利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对此,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解释,“为存款人保密”是《商业银行法》中确立的基本原则。金融机构对业务办理过程中获得个人信息、客户隐私,必须严格保密。其除了遵从《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般性法律规定的要求,还需要按照《商业银行法》《反洗钱法》等金融监管法律的要求建立严格、完备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如果泄露个人信息、客户隐私,要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并指导金融机构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把握好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平衡,严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17 10:56:46
下一篇 2022-04-17 11:33: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