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流程及祭祖习俗_清明祭祖有哪些流程习俗

清明扫墓,上坟祭祖,为祭祀大期。由于没有官方的规范指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推介引领,关于清明上坟的礼俗要求,特别是细节上的操作规范,各地不完全一样。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操作与评述。

首先必须清楚,上坟即墓祭,是祭祀活动。对于祭祀活动如何操作,礼仪规范文本《仪礼》《礼记》《朱子家礼》等,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就典籍文本的规定来说,清明上坟的讲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明上坟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即一家人一起去,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宜单个人单独上坟

一般居民家庭,上坟相当于开祠堂祭祖。按《朱子家礼》的要求,开祠堂叫家祭,到墓地叫墓祭,且规定“墓祭如家祭之仪”,就是说,两者具体的程序步骤礼仪要求是完全一样的。一般人家没有家庙祠堂,所以上坟就是开祠堂。

传统社会条件下,开祠堂和上坟祭祖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遇到节日,如清明、中元、中秋、冬至、春节等,或者家庭遇到大事,如嫁娶、添丁、进学、升学、任职、升职、参军、入爵、开业、丧葬等,都必须开祠堂和上坟告慰祖宗,祈求祖宗佑护。

所以,开祠堂祭祖也罢,上坟祭祀也罢,都是家庭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按宗法伦理规制,家庭中人,从老太爷开始,各辈已婚人员及其配偶,各辈未成年子女,都是参加人,也是当事人。

祭祀活动的根本保证是家庭传承,老子上坟不带儿子,丈夫上坟不带妻子,哥哥上坟不喊弟弟,就没意思了。久而久之,家庭情感和精神信仰就没了。文化也就断了。

实际生活中,清明期间,兄弟姐妹聚到一起,大人小孩一大阵,上个坟,吃顿饭,交流交流,是很好的操作,也是符合礼仪要求的操作。只是能做到这样的,越来越少了。

清明祭祖流程及祭祖习俗_清明祭祖有哪些流程习俗

2、清明上坟应当置祭,即准备祭品祭物

较为规范的或者说较为讲究的上坟应当准备祭品祭物。祭品是指敬献给父母祖宗的飨物,主要是吃的喝的用的,不外乎水果、糕点、食物、食品、烟酒等。准备猪牛羊牲享有点大了,可以有,但一般家庭不必要。各地祭品的构成不同,但大同小异,意思都一样。祭物是指礼仪操作的必要物品,如桌案、酒器和祭酒、香案和股香等。

现实生活中,焚烧纸钱是上坟的一般模式,较为流行。理解上,对于过世的父母祖宗,直接送钱给你们,想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乐什么?自己花钱自己买,创意也是很好的。但较为讲究的上坟,还是置祭为好。置祭是规范礼仪,烧纸是民间习俗。

历史上,汉代流行墓祭,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汉代的墓祭是,家人亲人,亲朋亲友等,到墓地举行墓祭活动,完事后,将祭品当场吃掉喝掉,然后回家。所以,墓祭的祭品是可以吃喝的,也是可以带回的,不必担心,没有忌讳。

3、清明上坟应该有主祭人,主祭人必须祷告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作为一个群体,不管大小,都要有一个头。上坟的头就是“主祭人”。按礼俗,一般以老大为“主祭人”。古时候讲究,“主祭人”必须是家主;现在根据实际,可以是长兄长姐。推举家庭最有权威的或者贡献最大的那个人为“主祭人”,也可以。

“主祭人”必须祷告。祷告词可雅可俗,体材不限。可以是韵文、骈文、诗体、歌行体,也可以是散文体或三字四字等短语组合;拉家常、说大白话也行。根据自己的家庭及人员情况确定。

祷告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参加人员情况汇报,来了哪些人;二是过去成绩汇报,即家庭和人员取得哪些成绩,作出了哪些贡献,感谢教诲等;三是未来展望汇报,即今后的打算和奋斗目标等;四是告慰汇报,即祈求父母祖宗,保佑在世生灵,家业兴旺,子孙繁茂等。

对于祷告和祷告词,有条件讲究的可以雅致一些,文化水平达不到更高要求的,可以随意一些。感情到了就行,意思到了就好,可以用一般生活话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拘束。

4、清明上坟应当按秩序行礼,男女有别、长幼有教、亲疏有份

祷告结束,“主祭人”带头行礼,其他人按次序依次行礼。

任何时候,只要讲礼仪,就要按规定来做。规范礼仪和民间习俗是怎么规定的,就怎么操作。不要越礼违礼。

礼仪的根本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份情义,就算了;礼仪的核心是对别人的尊敬和尊重,如果没有这份心意,就算了;礼仪的形式是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位置和位分,如果不想遵守,就算了。

别忘了!那个组织上坟活动的牵头人别忘了,上坟结束,大家一起到家里或者饭店,吃顿饭。热闹热闹。很有必要。

清明祭祖流程及祭祖习俗_清明祭祖有哪些流程习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1-20 10:51:42
下一篇 2023-01-20 10:53: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